青年公社目录

第1140章 教化

时间:2024-01-21作者:甲青

    后汉的凉州羌乱,在一开始的时候,真的就只是普通羌乱。
    只是后汉中央朝廷无法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下去,或者想办法真正消除羌乱的根源。
    导致这一场动乱,最后演化成持续百年的叛乱。
    它不仅让后汉不断失血,同时也让朝廷对凉州的掌控力不断减弱。
    再加上后汉中后期,  关东政治势力逐渐把持朝堂。
    同为后汉开国元勋集团的关西势力渐渐丧失了话语权,又导致了凉州人士日渐不满。
    更别说后汉中央朝廷平乱而不得,反而屡次想要放弃凉州的迷之操作,更是加剧了凉州对中央的离心离德。
    这一切,终于导致了关西与关东的对立情绪。
    虽然曹操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平定了凉州最后一场大规模羌胡之乱。
    但关西与关东之间的对立,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
    若是魏国能一直占据优势,甚至统一天下,  对于关东来说,  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关键是,  明明十几年前看起来还强大无比,甚至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大魏。
    也不知怎么的,突然某一天,“biu”地就从顶峰一下子坠入山谷。
    让人太过猝不及防。
    就如同新婚之夜正如胶似漆的时候,突然得了马上风一样,马上就不行了!
    而明明差点就要灭国的季汉,居然能从西面绝地反击,照眼下的局势看,很明显是要经营雍凉,伺机向东。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季汉将来的政治势力里,雍凉集团必然会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被视为与关东有紧密联系的河东与并州,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如果说,裴潜没有从魏国潜逃回来,或许并州与河东世家,  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或者说是一百三十年河东,  一百三十年河西。
    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也说不定。
    万幸的是,裴潜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以魏国尚书令的身份转投了大汉。
    从这方面来说,裴潜的惊人举动,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可言明之意,那就很难说了。
    虽然只是得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镇北大将军和兖州刺史,但这并不妨碍裴潜成为季汉朝堂上的关东集团代表。
    毕竟再怎么有名无实,至少也算是在季汉朝堂上打开了一個突破口。
    这个名,很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从这方面看来,裴潜弃魏投汉的时机,非常巧妙,非常及时。
    凭着镇北大将军的名头,裴潜送一个拜帖到冯中都护的府上,门房肯定不敢怠慢。
    不敢说一定能见到冯都护,但冯都护大概率会给裴潜一个面子。
    但若是换了别人,就算是王晨郭配,指不定这拜帖,就得压在门房那里,  哪天说不得被当引火给烧了。
    或许太原王氏郭氏的身份能唬得住别人。
    但冯都护这个山门子弟面前,你唬谁呢?
    你是能两万破十万?
    还是大汉柱石?
    亦或者占天下八斗才气?
    耕读?
    什么耕读?
    知道八牛犁?
    知道曲辕犁?
    知道从蜀地到凉州,增加了多少田地?
    知道大汉这些年,增产了多少粮食?
    家里的藏书敢跟山门学问比么?
    以前还可以说编排一番,说不得就能让某人恶名流传。
    但现在么,知道说书人是做什么的?
    知道什么叫算学大家多如狗?
    知道什么叫印刷术?
    所以说,世家子弟,再大的名声,在冯都护面前,也不过尔尔。
    看不起你就看不起你咯,你能咋滴?
    除非是有名声又有能力又有眼光又心向大汉的裴潜这种。
    正在自家府上烤火的冯都护,听闻镇北大将军上门拜访,连忙来到前庭迎接。
    裴潜见到冯都护,直接就是行礼:“见过中都护。”
    “裴公这是要折煞我也?快快请坐。”
    分主客坐定,冯都护这才开口问道:
    “这天气颇冷,裴公怎么还冒寒过来?若是有急事,可派人上门知会一声,让我过去就行。”
    裴潜连称不敢:
    “中都护日理万机,老夫岂敢不知好歹,劳动中都护大驾?”
    有右夫人在,我哪有什么日理万机?
    方才还闲得看镇东将军打孩子呢。
    不过这个话肯定是不能跟裴潜讲的。
    但见冯都护笑笑:
    “什么大驾不大驾,冬日一天到晚闷在府中,难得外出走动一番,就当是活动筋骨了。”
    “倒是裴公,还是要注意防寒,毕竟比不得年轻人了。实在不行,让季彦(即裴秀)过来一趟也行。”
    “有劳中都护关心。”裴潜摇头,“若是换了其它事,让季彦跑一趟倒也无所谓。”
    “但这个事情,本就是由季彦的终身大事引起的,老夫左思右想,还是亲自过来禀报中都护比较妥当。”
    “季彦的终身大事?”冯都护听到裴潜的话,关注点却是有些不大一样,但见颇有兴趣地问道,“季彦要成亲了?”
    “正是。前些日子,郭仲南从太原来到长安,曾与老夫见面,言语之间谈起儿女之事。”
    “听闻季彦未有良配,于是他便说他膝下有一嫡女尚未出嫁,愿许配给季彦。”
    裴潜坦然道,“老夫以为,这对季彦来说,也算是好事,故而当场就应了下来。”
    “郭仲南?”
    “回中都护,郭仲南名配,乃郭淮之弟,出自太原郭氏。”
    郭淮之弟?
    太原郭氏愿意嫁嫡女给裴秀?
    冯都护眉头一挑,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郭淮现在应该是在司马懿麾下领军吧?
    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好一会,冯都护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算是一件好事。”
    听到冯都护这句话,裴潜暗松了一口气。
    裴潜能在曹叡时代做到魏国尚书令,政治敏感性自然不低。
    更别说冯都护欲借自己的儿子裴秀,整治河东世家大族,对裴潜来说,就是一张明牌。
    所以说……既然太原郭氏愿意试水,裴潜自然不介意顺水推舟。
    如今看来,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裴潜心里正想着,但见冯都护抬头看了过来,目光深邃:
    “裴公方才不是说,有事要与我说?那这个事情,与季彦的亲事,又有什么关系?”
    裴潜知道这个事情才是大事,自己儿子的亲事,不过是一个引子罢了。
    他连忙正容道:
    “不敢瞒中都护,郭仲南与老夫结成亲家后,言辞不加文饰,曾与老夫直言并州之事。”
    “并州?并州何事?”
    “学堂。”
    冯都护闻言,嘴角微微一翘:“并州学堂?莫不成是太原那边,有人想要办学堂?”
    “中都护高见!”裴潜跟着笑道,“仲南说了,并州汉胡杂居,偏偏那些胡人,多是野蛮不化。”
    “这么多年来,并州没少受胡人劫掠之苦,朝廷打算在平城建学堂,教化胡人,实乃大善事是也。”
    “郭家生于并州,长于并州,也想为朝廷的教化出些力气。”
    “若是朝廷有意在并州扩建皇家学院名下学堂,郭家愿意发动并州士吏,筹备钱粮,资助平城太原等地兴建学堂,大力推进并州教化。”
    原本只是翘着嘴角的冯都护,听到裴潜说的这些话,终于忍不住地轻轻一笑,然后又敛起笑容,神色变得有些微妙。
    只能说关东世家果然是要比西蜀那些二流世家强得多么?
    目光、手段、魄力等等,皆在蜀地世家之上。
    前些年大汉经营凉州,推行考课,在各地开始兴建学堂的时候,蜀地世家还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
    既想要建学堂,又放不下姿态,连主事人都不愿意亲自过来见一面,就拐弯抹角地让李遗传个话。
    凡事就怕比较,看看新贵,那就直接多了,早早就支持冯都护娶关虎女,后面赵马氏甚至还把马家的关系网都交了出来。
    所以冯都护哪有心情去跟蜀地世家去玩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
    直接让他们去吔屎!
    老子先给小五开后门,在南中搞教化,锦城就等着排最后面去吧!
    现在再看看关东世家?
    平城学堂还没有完全建好呢,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因为平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任谁都可以看得出来,平城学堂绝对是面向胡人。
    换了以前,并州世家大族可能连眼皮都不抬一下,甚至还会笑出猪叫声。
    传授学问,你以为有那么容易?
    有教书先生么?
    知道怎么开蒙么?
    有典籍么?
    伱怎么知道胡人不是更想拆了学堂拿木头去当柴火烧,亦或者拿来做羊圈?
    更别说教化成不成功,还不是拥有知识解释权的世家嘴皮上下一张一合的事情?
    而这一切,现在已经被完全颠覆。
    更要命的是,培养大汉预备官吏的皇家学院,大部分生源是来自学堂。
    理论上来说,平城学堂的学生,只要成绩优异,就算是胡人,同样可以进入皇家学院进一步深造。
    毕竟汉夷如一,那可是国策。
    而作为并州世家大族集中地的太原,却连个学堂都没有。
    这意味着太原各家子弟进入季汉官吏体系的道路,远要比别人狭窄得多。
    当然,若是你能拉下脸皮,放得下世家子弟的高傲身段,愿意与胡同乐,与胡人孩童厮混,跟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念书。
    大可以北过雁门塞,前去平城学堂入学两三年,然后力压群胡,大概率可以被选入皇家学院学习。
    都说屎难吃,但对于并州世家大族来说,这个事情,恐怕比吃屎还要恶心。
    真要沦落到与胡人平起平坐,这已经不是撕下最后一块遮羞布的问题,而是在泥潭里打滚,与猪羊同食的问题。
    论起恶心人的手段,冯鬼王什么时候缺过?
    不过现在看来,并州的世家,远比蜀地世家要上道得多。
    “并州士吏愿意大力支持朝廷推行教化,那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盛事。”
    冯都护开口定下了基调,让裴潜面色一喜。
    “只是不拘是前汉还是后汉,并州皆是汉胡杂居之地,想要教化胡人,光在平城和太原兴建学堂,估计是不够的。”
    说到这里,冯都护看了一眼裴潜。
    只出两个学堂的钱,就想拿到仕途通行证,哪有那么好的事?
    “比如说九原都督府辖地,几乎全是胡人,想要在那里推行教化,可是艰难得多。”
    “还有,雁门塞以南的太原等地,胡人亦久居之,多是半耕半种,偏偏他们又没有足够的田地来耕种,导致族人贫困不堪。”
    “所以想要推行教化,还得先让他们安定下来,毕竟有恒产者有恒心嘛!”
    太原盆地是冯都护规划中的平城工业区粮食供应基地。
    你们这些世家占了那么多的田地,不吐一点出来,我很难办啊!
    “再说了,这学堂建成后,学子所需所用,每年都要费不少钱粮。”
    “这些钱粮怎么来?总不能全部指望朝廷发放吧?地方上的学堂,钱粮越是充足,就办得越好,裴公,你说对吧?”
    别误会,我不是问你们要田产,我是用你们的田产,去办你们的事。
    裴潜听到冯都护的话,嘴角一抽。
    莫说是太原的胡人,就是整个并州胡人,大部分都被你迁到平城那边去了。
    他们留下的那些田产牧场,基本都落入了兴汉会的手里。
    现在你跟我说什么有恒产者有恒心?
    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是也!
    只是裴潜想了想,反正我家在河东,又不是割我的肉,怕什么?
    于是镇北大将军赞同道:
    “中都护所言甚是。我回去后,定然把这些话转告郭仲南,好让他们知晓,这办学堂,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就有劳裴公了。裴公可以告诉郭仲南,若是他推行教化得力,日后我可以举荐他为并州博士祭酒,专司并州教化之事。”
    若是不得力,那自然是当这句话没说过啰!
    至于什么才叫得力,公正严明的冯都护心里肯定会有一杆称。
    裴潜听到冯都护这么一说,连忙说道:“潜代仲南谢过中都护的抬爱。”
    虽然不知道并州的世家最后要为这个事情割多少肉,但想来自己这位亲家应当是不会亏了。
    谈完了正事,裴潜又说了一些闲话,并没有久留,很快起身告辞。
    从右骠骑将军府出来,坐进马车里,裴潜这才松了一口气,然后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若是并州学堂之事能成,那么,河东各大家族,想必也很快会坐不安稳了。
    到时候,找上自己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想到这里,裴潜敛起脸上的笑容,又冷哼一声。
    到时候看谁还敢说老夫嫡庶不分!
    自从得知冯鬼王打算利用自己的儿子裴秀做什么之后。
    原本就看好裴秀的裴潜,终于顺水推舟地下定最后决心,要把自己这个庶子扶持上位。
    这次郭配来到长安,对裴潜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
    不但给自己送来了一个儿媳妇,更是递过一个刺激河东各家反应的最好借口。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