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夏跟着沈负暄,向前跑了起来:“冲呀!冲呀!”
段启言一看他们的阵仗,自然不甘落后。他发足狂奔,鞋底擦地,撞出“哒哒哒”的巨响。他跑出好远一段距离,沈负暄还在大声嘲笑他:“哈哈哈哈,你们看段启言,他天生适合狂奔。”
江逾白评价道:“我有时候,不太相信他比我大两岁。”
林知夏笑声欢:“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也不信。”
数学联赛的初赛就在一片轻松乐的氛围开场。
江逾白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他要把初赛的一试和二试题目全部做出来。等他升入高,他还要和林知夏一起参加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然后,他和林知夏的名字会被印在省立一的校史档案馆内。
于是,联赛试卷不再是一份单纯的试卷,更是未来道路上的一块试金石。
江逾白极为专注,下笔如有神。
他的解题思路畅通无阻,笔尖发出连续不断的“沙沙”声。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分钟,他已经写完了最后一道大题。他没有提前交卷。他仔细检查选择和填空,并在心验算了一遍。
这一次初赛,他和林知夏不在一个考场。
当他抬起头,视线扫过窗外,他忽然看见了林知夏的身影。她背对着他的教室,站在栏杆边上,仰头望着白云飘荡的浅蓝色天空。
江逾白记起林知夏今天早晨对他说过的话。她说,江逾白像是天空的钻石,明亮又璀璨,我一睁眼就能看到。
数学联赛的初赛结果在三月底发布,林知夏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复试资格。在他们初一(十七)班,除了林知夏以外,还有另外七位同学能参加复赛,江逾白就是那七分之一。
翟老师再次现身,担任他们的主教练。
翟老师把初一年级十七班和十八班的好苗子全部聚在一起,每天带着他们做一些数学特训。
林知夏在寒假集训时,还没有展现她的全部实力。而在四月份的特训,只要翟老师点了她的名字,她就会毫不掩饰地飞答题。她和初一年级的其他学生明显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翟老师察觉她的天赋异禀,连忙找来高联赛的题目。
那是开春以来最好的一个晴天,阳光明媚,天空如洗,还能听见隔壁班的读书声。
翟老师站在一间教室的讲台上,握着一把直尺,指向黑板上的一道题:“这是2001年的高数学联赛的第十五题,涉及一点电阻的常识。你们的物理老师,有没有跟你们讲过电阻?”
金百慧举手:“我学过电阻!”
翟老师微微颔首。他对金百慧的印象很不错,十八班的金百慧非常刻苦认真。无论给她布置多么困难的任务,她都能按时按量地完成。
金百慧还用记号笔在数学作业本的第一页写了一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翟老师欣赏她的学习态度。
也许,金百慧和林知夏存在天资上的差异,但她能依靠自身的勤奋去弥补那一份不足。
翟老师充满期待地建议道:“你们大家都试试看,把这道题写一下……”
他话音刚落,林知夏就告诉他:“翟老师,我写完了。”
林知夏的座位在第二排间。她的同桌是江逾白和沈负暄。金百慧坐在林知夏的正前方,林知夏出声的那一秒,金百慧转过脑袋盯着她,问道:“你是不是见过这道题?电阻的证明题,你为什么只写了一分钟?”
林知夏握住草稿纸的边角,缓缓地把草稿纸举起来,挡住她自己的脸,也挡住了金百慧凝视她的目光。她的解题过程被完整地展现在金百慧的眼前。
翟老师疾步走下讲台。他双手拿起林知夏的草稿纸,略作扫视,指尖按住了纸页,将一张草稿纸的两侧都折出一条痕迹。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墙上挂钟的秒针向前行进了四个单位,翟老师才说:“林知夏。”
林知夏抬头看他:“翟老师。”
她今年才十一岁,还是个小朋友,翟老师却下定结论:“林知夏,你四月份参加完初数学联赛的复赛,你就接着参加高联赛吧,我帮你联系高竞赛班的老师。你跟着咱们学初竞赛,这不行啊,真的不行。你跟上高竞赛班,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荣誉……我之前有个学生,跟你的情况类似,他初一学完了高数理化的内容,初三就获得了高数学联赛的一等奖。他高一那年,直接在国际上拿了物理和数学竞赛的奖牌,他今年刚上高二,顺利地被保送到了北大数学学院,你看,这才是你的路子……”
江逾白发问道:“林知夏应该跳级去高竞赛班吗?”
翟老师想了想,补充道:“不用跳级。我那个学生就没跳级。林知夏初在读,也能参加高联赛。林知夏,你攒够了竞赛金牌,高都不需要花时间念,直接就被保送了,像你那位学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