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妈还记得陪姑娘出嫁前太太和老爷说的话,要她帮助教导姑娘,而不是事事都给姑娘做好了,平日里姑娘太聪明通透、尤其是口齿伶俐得很,她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此时见姑娘主动承认不足之处,杨妈几乎是眼前一亮,迫不及待抓住她的手,“姑娘也不能事事都指望我,您也该学着起来。”
说着就不由分说拉着颜芝仪蹲下,一边挑选一边絮絮叨叨讲解道,“挑粽叶也不难的,先看再摸,这几片边缘形状整齐的粽叶,就是较好的那种,边缘不整齐的怕是有不好的地方被人给修剪过了,姑娘您来摸摸,边缘整齐的粽叶是不是摸起来也更柔软?这种叶子才最适合包粽子……”
颜芝仪从来不知道挑粽叶还真的需要技巧,便也来了兴趣,顺着杨妈的话上手摸了摸,“确实有区别,有的粽叶软,有的比较硬。”
杨妈含笑点头:“这就对了,要挑柔软的叶子。”
她教学的同时也不耽搁手上挑选的动作,毕竟按照姑娘的说法,他们起码要包百八十粽子,毕竟那么多口味,一个口味包十个也够多了,为了不耽误摊主做生意,她可得快些挑选。
只有一双手的杨妈还招呼百叶和秦海,“你们也来挑,按我刚才教的两点就行。”
人多力量大,很快他们找够了所需数量,杨妈又开始教颜芝仪挑选艾蒿。
大齐朝幅员广阔,各地又各地不同的风俗,像是南方端午节喜欢吃炸油果,北方必吃五毒饼。但也有求同存异嘛,也有南北统一的习惯——粽子、雄黄酒和艾蒿。
无论南北,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或摆或挂上一把艾蒿,也有着乞求无病无灾的寓意。
不过条件好一些的人家,除了必备的艾蒿,还会买上同样有药用价值的蒲草、败毒草等植物做个“加强版的祈福”,此时卖艾蒿的摊位上也摆着各种各样翠绿的植物,大多都是颜芝仪叫不出名字的,倒也显得紫红色的紫苏混在其中格外引人注目。
杨妈专心传送挑选艾蒿蒲草技巧的时候,颜芝仪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紫苏吸引过去了,伸手拿了一小把,杨妈发现便欣慰的笑了,“对了,紫苏也可以买一些挂上,我差点忘了。”
常听姑爷夸姑娘聪明伶俐,举什么反什么的,总之是特别聪明、总会比别人快一步的意思,杨妈心里只觉得姑爷是不是夸张了些,她家姑娘确实比旁的女子都聪慧灵透些,可照姑爷那种夸法,动不动就自愧不如什么的,那姑娘岂不是比状元郎还更聪明?
但现在她还没教到的地方,姑娘自个儿就融会贯通了,杨妈突然体会到了姑爷的心情,姑娘确实聪明的不像凡人。
然后下一秒,欣慰不已的杨妈就听见她家聪明绝顶的姑娘说,“咦,现在就有紫苏叶,那岂不是可以吃田螺了?还可以用来做冰镇的紫苏桃子和紫苏梅子,吸溜~”
杨妈:……
杨妈觉得自己一腔感动都错付了,忍不住问:“姑娘怎么看到紫苏就会想到吃到?”
这难道不是一味常见的药材吗?
颜芝仪脸不红心不跳的扯谎:“当然书上看到过的啊。”
说完也不给杨妈更多消化的时间,挑了一把紫苏放进篮子里,便拍拍手催促道,“搞快点搞快点,买完这些东西,我还想去看看有没有田螺卖,紫苏炒田螺可是人间美味呀!”
百叶小声吐槽,“在姑娘这里,什么东西不是人间美味呢?”
连小六儿都忍不住仰着小脑袋问,“少夫人,田螺还要花钱买吗?我们去河里自己摸就行了呀。”
“这个想法很好。”颜芝仪摸了摸他的头,“天气再热一点,我们就自己去城外河里摸田螺玩,现在还是花钱买吧,我今天就迫不及待想吃田螺了。”
小六儿:……
一行人各自拎着大包小包,跟着颜芝仪在街上东张西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买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田螺,然而却不能立刻回家炒田螺,挑着桶进城卖田螺的大叔很诚实的告诉她,“田螺是家里小孩天没亮去河里摸的,贵人要吃最好用干净的水养两日,吐掉泥沙才好吃。”
颜芝仪:……
大意了。
第六十四章 生活偶尔也需要一点小惊喜……
郁闷的颜芝仪一怒之下,表示要把他剩下的大半桶田螺都买回家,还问道:“你这桶不用的话也卖给我吧?不然我们手上也没有东西装田螺,你还得跟我们回去一趟,也太耽误功夫了。”
汉子简直喜出望外,他今天进城其实是来卖粮食的。
生活在京城附近的庄稼人都知道勤劳致富的道理,丰收季只要不图省事把粮食贱卖卖给来村里收粮的无良商人,吃点苦搬进城给粮食铺子,京城那些厚道的掌柜能给他们多开两成的价钱,一斤粮食就能多赚两文,一百斤就是两百文,光是每年多赚的这几百文钱,就够一家几口吃用上两个月的了,毕竟他们庄户人家吃用都从地里刨,再节省一些,不扯布不买肉,也不用生病看大夫,五百文都够用半年的了。
哪怕带着太多东西要额外交钱,但天子脚下的城门护卫一来管理严格,二来也不需要从穷人身上盘剥什么,那些南来北往的商人指缝漏一点就够他们富得流油了,他们周边这些穿着破烂的乡下人进城卖点瓜果蔬菜,从来不需要交进城费,带太多粮食不得不交进城费,人家护卫也是象征性的收个几文十几文,比起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这个进城费已经少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苦点累点,进一天城能多赚几百文,也还是很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