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伺候的人都知道她是个喜静的性子,自觉退远了些,只陪嫁的刘妈妈蹲下来,帮她捶着腿脚,试探地问道:“夫人在为三小姐担心?”
邹氏柳眉轻蹙,“她并不是我亲生,却比亲生的更叫我费心。若说只看在她父亲当年帮了老爷的份上,又是同族,待她亲厚点也就是了。可京里那位手里捏着惠姐儿一家,我怎敢有丝毫的怠慢。明日她去王府,你派人在那头盯着,万不可出差错。”
刘妈妈说:“夫人别担心。三小姐身边的采蓝丫头,话虽不多,身手却了得。而且老爷说过,那位大人不会只托了我们照看,否则三小姐在来的路上出事,小晋安王怎会及时收到消息,带府兵前去救人呢?想来看在王爷的面上,王妃也是不敢造次的。”
邹氏惆怅地望向廊外:“王妃来自京城,出身华门,上官家深得皇上信任。你以为当初皇上赐婚,只为了促成一桩金玉良缘?王妃未必肯给王爷面子,更遑论清儿了。”
“您是说……?”刘妈妈欲言又止。她只是个下人,就算想到了什么,也不敢直说。
“今上的亲兄长,只封了个二字郡王。先帝成宗时,他还是风光无俩的齐王,文韬武略,足以与仁敏太子平分秋色。他们二位何等人物,哪有今上什么事……”邹氏摇头,长叹了口气,“一个安字,二十年屈辱,成王败寇罢了。皇上从未对晋安王府放下戒心,所以才配了上官家的姑娘。”
“皇上真是多心了。老晋安王也就罢了,就小晋安王那性子,还能翻出什么风浪。”刘妈妈小声嘀咕,不由地露出一点嫌弃的神情。
邹氏没有接话。
过了会儿,苏聪回来,摇着邹氏的手,“娘,你怎么看起来不开心啊?”
邹氏展颜,“只是有些累了。”
“那我们快回去睡觉。今晚娘给我讲故事吗?”苏聪拉着她起身,天真无邪,“我还要跟娘亲睡。”
邹氏慈爱地摸着他的脑袋,“聪哥儿要听什么?”
“就上回那个《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讲岳武穆的。”
“好。”
夜里,邹氏睡熟了,苏聪悄悄地爬起来,走到外面叫来自己的近身婢女小怜。
“你明日一早去晋安王府,给陈倩倩送个信儿,就说我要苏云清那个女人全须全尾地从王府出来。她若做不到,以后也别想从我们家捞什么好处了。”
小怜悄声道:“少爷不是讨厌三小姐么?趁这个机会,刚好能给她些教训。”
苏聪斜了她一眼,“你懂什么?我们苏家的人,不能让外人欺负。”
晋安王府在寿阳县的北边,霸占了整整一条长街。高墙黑瓦,还有成排挺拔繁茂的大树,挡住了王府的内部,不容旁人窥探。寿阳县仅此一尊大佛,平日,县令无事都会绕开这条街,更别提平头百姓了,纷纷退避三舍。
此刻王府前,一顶乌轿刚落地。轿中钻出来一位身着月白锦纹长衫的少年。少年手中握着一柄象牙坠流苏的折扇,眉黛楚楚,自带一股风流。他身侧的随从跑到他面前,低声说了句什么,少年打开折扇,自得地笑了笑。
这一笑,眼波如杳霭流玉,灿若春华,左右都看得失了神。
上官家的两个婆子早就守在侧门边,看到来人,皆是一愣。
苏云清上前拱手一礼,“二位妈妈久候。”她回头示意,采绿连忙上前给这二人各塞了一个成色上好的玉镯。
两个婆子早就听闻西州民风强悍,女子不似京中的小姐们那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凤昭楼那样提供清倌的地方。可一个姑娘大大方方地穿着男装出门,不戴帷帽,不避外人,着实让她们开了眼界。
她们本商量好找苏云清的错处,可眼前立着这么一个风流倜傥的少年郎,人家一见面就塞了如此贵重的镯子,实在不好开口……这镯子是好物,能值不少钱呢,平常主人家都没有这么大方的赏赐。
“请。”其中一个婆子靠在门边,直接放行。另一个本想挑两句不是,摸了摸镯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王妃所住的是王府后宅正北的院子,因为连着府中的莲池,夏日风景宜人,故名风荷院。朱承佑夏天的时候曾在附近办过赏荷宴,酒水和菜式还是苏云清帮忙张罗的。
那时风荷园只是有人定期洒扫,草木不多,建筑冷清,如今有了女主人,俨然是另一番气象了。
上官心兰在院中的石桌旁端坐,挽袖倒茶。她眉似新月,双瞳剪水,两腮如敷杏花,十分貌美。一袭碎花软烟罗裙,广袖盈盈,裙裾散落在地上。朝天髻插着东珠花鸟簪,高贵而端庄。
一等婢女红药走到她身边,低声道:“王妃,人来了。”
上官心兰捏着青瓷茶盏,摆足气势,“我倒要看看,王爷整日里跟什么人厮混在一起。”
她话音刚落,苏云清几人便走到院子的月门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