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刺伤就要被判流放,刑罚是不是过重了?”
俞姝这么想的,就这么说了,可那位五爷舒缓的神色变了变。
詹五爷瞧住了他的妾。
她还真是向着魏家说话……
可她又对魏家知道多少?
他生母得势的时候,魏家顺势而上;后来他生母作恶,又是魏家递刀;在国公爷将他过继过去没几天,魏家就找上了门来,张口就要比正经亲戚还高的待遇……
没有人知道,魏家上门提出无理要求的那天,他有多窘迫。
往事如浪潮翻涌,猛烈地拍打在人心头。
他抿紧嘴沉默半晌,抬头忍不住问他那妾。
“你有没有想过,你如今见到的魏家,其实也只是魏家的一面而已。曾经他们做过的事情,其实不值得你这般同情?”
俞姝在这问话下怔了怔。
她不敢说她了解魏家,只能说从她的角度,没有发现令人过于烦厌的一面,相反,却发现了些旁的。
当然,她也有她的私心,她还惦记着魏家的药铺长久稳定。
她不得不道,“时过境迁,人心易变,也许魏家早就不是以前的魏家了。”
这话一出,男人彻底沉默了。
她始终站在魏家的角度上,不会、也没想过魏家对于他来说都做了什么。
或者说,他对魏家的心情,她其实并不在乎。
詹五爷看着他的妾,妾还在思量,可他心口又紧了起来。
这一次,紧紧缩着,缩到好像被钝刀戳心一样。
比之之前的感觉,更加难忍了。
他放下筷子,默默看着她,也默默地感受因为她而起的情绪。
他不由想起她初来定国公府的那天晚上,她安安静静地站在内室窗下。
她是夫人送过来的第十个妾室,他那时答应了夫人,在纳妾的事情上点了头,但前面九个,都被他撵了出去。
那些女子有谄媚的、有圆滑的、有木讷的、有畏缩的,也许是他过不了心里不想纳妾的坎儿,全都撵了出去。
但都第十个人了,他一面觉得再撵下去也不好,但一面又想着,但凡这女子有一点令他不顺眼,他又能把人撵走了。
可偏偏她站在窗下,被他晾了那么久,半分情绪都没有,既不像那些女子,谄言迎上前,也不似有些姑娘,瑟缩如筛糠。
孤灯清影下,她眸光散着,静默而立,似一颗挺立的青竹。
他想起了周嬷嬷提前跟他说的话——
“好叫五爷知晓,这次是个无着无落的盲女,在这乱世下没有自保能力,寻亲不成,还险些落进了青楼那般地方……”
于是他在那个雨夜里,留下了她。
……
但他有他的规矩,纳了她又怕她走向和他生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