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云清元原本让人去镖行请的镖师也没有辞退,毕竟他们常年走镖,野外生存的经验十分丰富,也算是术业有专攻了,而这么一来,加上安哥儿,一行人也就五个人,人数也不算多,安哥儿也就没有拒绝。
安哥儿次月便出发了,只是他人虽然走了,身上的“任务”可不少,首先是给杨云清和凤阳的信,至少是一旬写一次,而阿绵虽然人小认的字还没几个,但是却也要求哥哥给自己也写信来,到时候她可以让嬷嬷念给她听,如此一算,这家里就是三封信了,而且每人一旬一封,一个月就是九封信了。
除此之外,宫太后也要写信,皇帝皇后倒是不用分开,两人写一封就行,不过他那个才六岁的太子表弟,跟阿绵那个小丫头一样,也要安哥儿写信给他。
所以安哥儿一月光信件便要写个十几封,虽然可说算是“负担”,但是于安哥儿而言却是甘之如饴的,一封信也花不了他多长时间,十几封顶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写完罢了。
而安哥儿在他走后,的确是像临走的时候说得那样,每月写信回来的,所以杨云清他们也知道一路上安哥儿游学的情况,也大致知道他走到哪里了。
大概是这趟游学之旅真的对安哥儿的心境有什么启发吧,几个月来,信一封接一封地寄来,而每一封信里除去一些家常问候必有的便是他旅途之所作的诗作了。
而待杨云清看了凤阳和阿绵的信之后,发现安哥儿还每封信里写的诗还都不一样呢,如杨云清所料不错,估计寄往宫里的信上附载的诗作也是不同的,而这么一算,这小子是隔一天就能写出一首诗来,这大概也算是“高产”了吧!
作诗也是科举的题型之一,几乎是所有士子都会的,就算作诗水平不好,但是这鉴赏能力还是有的。杨云清他于作诗一途算不上精通,虽然当初科考的时候发挥得实在不错,灵感之下的诗作很是夺得了主考官的青睐,但是那也不过是运气好,他平日里的正常作诗水平在大周的读书人之,也就算是上而已,不过也是能比过八成的人了,而杨云清的鉴赏能力是比他的作诗能力好上不少的。
而安哥儿的这些诗,杨云清只一眼看过去,就被里面的灵气惊艳,这作诗的水准,比起他从前在科考之,灵感乍涌之时写下的诗水平还要高一些,如此而言,便知道安哥儿于作诗一道的天赋了,而安哥儿今年才十四岁而已。
杨云清此时心也有些愧疚,在安哥儿进国子监之后,他的确是对安哥儿的关注有些少了,虽然平日里安哥儿也会在晚间请教他一些自己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关于作诗上的却从未请教过。
这么一想,大概是他从小便在写诗有着天赋,平日作诗的时候得心应手,所以也就自然用不着向他这个父亲请教作诗上面的问题了,不然杨云清也不会到今天才发现安哥儿在写诗一道上的天赋。
想到这,杨云清将安哥儿这些信件上的诗誊抄下来,然后又打算寻个时间去国子监,从安哥儿夫子那里看看能不能拿到平日进学时安哥儿那些手稿,到时候等集齐了些,或许可以给他整理成诗集,编纂成册留以纪念。
而宫的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他们本来还以为这信每次的诗是大家都一样呢,万万没想到安哥儿给每个人写的信里居然都是不同的,倒也很是惊了。
裴安这个舅舅还道:“万没有想到安哥儿在作诗上如此有天赋,说不定我们皇室还能出一个大诗人呢!”
而安哥儿他路上每到一处便是灵感迸发,山水之妙尽在这笔下,也因此写下了许多诗作,有的时候一天能挥笔写下数十首 。
而安哥儿年纪虽小,但是一身气度不似常人,再加上采傲人,于诗赋上更是有着逼人的灵气,以会友,倒是结识了不少人,不乏忘年之交。这些对于原本一直未出过京城才十四岁的安哥儿,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而这趟游学更真的是不虚此行。
宫。
“此次钦差不知诸位可有人选?”内阁之,裴安这个皇帝坐在上首询问道。
因为之前义务教育改革,朝廷拨下不少银子到下面各省州县,用于建造学舍还有用于日常开支,但是这银子有没有落到实处就有待商榷了,天高皇帝远,若是那些做手脚贪污的官员上面的上峰跟他们蛇鼠一窝,有意帮忙遮掩,一时半会仅靠下面那例行递上来的奏折实在是难以分辨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了。
第193章 新科状元 也正是因此,朝廷这……
也正是因此, 朝廷这边现在需要派一个钦差到下面暗寻访,只是这人选不太好确定。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既然敢贪污, 肯定就是上面有人帮着遮掩的。
所以他们这消息自然是称得上灵通了, 若是朝廷这边派个一品二品的大臣去,那边肯定很就收到了消息, 毕竟朝廷这边大臣凡是有点名姓的,他们身上风吹草动早就被那些人盯着呢, 此次改革耗费无数心力和国力, 事关重大, 自然是不能就这么打草惊蛇的。
“陛下, 臣倒是有一个提议。”此时出声的竟是乔次辅,这倒是有些稀了, 因为乔次辅此人十分老实谨慎,从不肯行差踏错一步,也少有这样主动提议的时候,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能进内阁的大臣, 无论性子怎样, 手里肯定都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可小觑。
“乔爱卿但说无妨。”裴安转头望向乔次辅道。
乔次辅上前沉稳说道:“陛下, 臣以为钦差可派三年前项泗一届举子担任。恰逢今年这届举子出翰林, 或是留任京, 或是外放为官, 他们现在名声不显,这去向自然也不会有人特意盯着的,若是趁着这个机会, 外放为虚,查探为实,让他们作为钦差明察暗访,肯定是无人知晓的。”
乔次辅这个提议的确很是精妙,每一届举子在翰林院三年期满之后,大多数都是外放的,只有少数才会留在京城。而这几百个位卑言轻的毛头小子,又有谁会专门盯着他们上任的路线呢?按乔次辅所言,暗地里派这届举子任钦差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杨云清略一思索,也觉得此举可行,他之前虽然也想过其他的办法,但是这么一比,的确是乔次辅的这个提议更好一些,既然如此,他自然是支持的。
其他的几位次辅也都没有反对,之前他们为了此事讨论了不少时间,这个提议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裴安这个皇帝见内阁众人对此举没有意见,沉吟了半刻,道:“既然如此,便依乔爱卿所言。至于这人选,便暂定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三人吧,到时候让他们兵分三路,如此也一点。”
至于他们几人是否会有人经不住诱惑,途叛变,给那些贪污的官员报信,这个就不必担心了,一路上自然是会有人暗盯着他们的,一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立马会将人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