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自己身体还能动弹,多给孙女攒点钱伴身。
对此,小春后妈睁只眼闭只眼,要是把这小钱也搜罗走,怕把老的惹急了以后就不给钱了。
小春奶奶没了以后,那点钱最终还是被她后妈抢走了。
据李小春的回忆,她奶奶做得最好的其实是汤圆,她的手特别巧,什么材料都能被她做到汤圆里。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到了元宵节,小春奶奶把自家种的花生磨成粉,加糖猪油揉成陷,包进糯米团里,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花生馅汤圆。
在厨房跟奶奶围着炉灶,一起吃着热乎乎的汤圆,那是李小春幼年最美好的记忆。
李小春怀念的说道:“许总,我也按着奶奶的步骤做了很多次汤圆,却怎么也做不出小时候那个味道。”
许娇娇叹息一声,李小春怀念的不是汤圆的本身味道,她怀念的是做汤圆的那个人,怀念的是汤圆上面蕴涵的关爱呵护。
不过,这也给了许娇娇灵感,她那会儿正考虑达达食品厂的新产品问题,当即就想到了汤圆的另一种吃法,既方便随身携带还不用煮,那就是爆浆麻薯了。
爆浆麻薯照旧交给李小春反复试做,做出最合适的几种口味记下配方,来抵她一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
许娇娇又不是什么慈善人,她可是资本家,怎么会不趁机收点利息回来。
有情怀加持的李小春,很就把配方做出来传回云州,从鲜花饼厂房分出二十个工人,配上李国华去相熟机械厂采购的机器,开始生产源源不断的爆浆麻薯。。
紧接着,秃头三人组做的广告方案拍出的爆浆麻薯广告在央视上播出,就跟夹心小面包似的,一播出来,销售订单蜂拥而至,然后爆浆麻薯工人队伍也扩张到三十人。
爆浆麻薯的销售量甚至一度超过夹心小面包,成为厂里最畅销的食品,特别受沿海城市的欢迎,所以那边的订单也最多。
许娇娇心想大概是爆浆麻薯q弹的口感,还有吃在嘴里爆浆的感,所以使得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无情的抛弃夹心小面包,投入了爆浆麻薯的怀抱。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一部分地方食品厂眼红夹心小面包的销量,也推出了自己厂生产的类似产品,价格比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便宜点,以吸引消费者。
虽然因此流失了一小部分订单,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认准在央视上做广告的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
这也是许娇娇在央视做广告的用意之一,在消费者心里树立品牌形象。
新的一年,达达食品厂一如既往朝兴旺发达的趋势发展,虽然鲜花饼后劲略显不足,但有爆浆麻薯迎头顶上,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发展,不像云州某些国营厂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第79章 越说越惨
下岗对许娇娇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词语, 前世只在电视电影看到过,但确是现在部分云州人的切肤之痛。
因为爆浆麻薯的销量呈上升喷涌状态, 厂里的工人们忙得都没时间喘气, 就这样还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所以达达食品厂又一次招聘工人,这次预计只招二十来号人。
本以前跟前面几次招聘一样, 面试过程控制到两个小时内, 顶多再延长一个小时, 三小时结束面试。
结果,面试当天,来了四百多人, 挤得大门口水泄不通。
厂里工人不由庆幸, 幸好该拉走的货上午都拉走了, 不然这个情况,货车都进不来。
因为人不是一下子来的,刚开始没引起李国华重视。
下午一点钟开始的面试,十一点时就有人蹲在门口等了,到了十二点,零零散散又来了许多人,都眼巴巴的等着。
见人越来越多,李国华心道不妙。因为事前没料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所以厂里也没做好准备。
首先是场地问题,原先准备面试的办公室肯定是容纳不下的,他当机立断换到食堂面试, 那边面积更大更宽敞。
还有就是应聘单准备的不够,李国华让出纳小姑娘小齐赶紧加印,能印多少是多少。
来达达食品厂应聘的这伙人都是年后因为工作的厂子效益亏损,陆陆续续下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