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有人一场风寒就没了的。
他们不去治病,为了省点医药钱, 就用偏方, 熬一熬,越熬越严重, 到了治无可治的时候,人就没了。
你能说他们愚昧么?
都是穷闹的。
卢桢车队的人, 若不是卢桢强行将他们送到医馆, 这次感染风寒的人,能不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谁都不知, 好在他们虽也是难民, 但逃难第一个月吃的是蚂蚱干脯, 后面虽然吃了两个月糠米,但之后有肉有鱼, 中间还有毛栗子和柿子,身体底子相较其它难民, 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平时又有姜汤驱寒气, 刚得了风寒, 卢桢就用稻草给他们熬了之前准备的风寒药,又送医馆送的及时, 万幸无事。
可这一路上, 随处可见倒在路边的乞丐和难民。
江陵城郡守心善, 并未阻止难民入城, 甚至都没有收取难民的入城费,还在城外设了雨棚施粥。
可这样寒冷的天,又有多少人会冒着风雨去领粥呢?即使去了,衣衫尽湿,得了风寒也好不了。
江陵城郡守站在城墙上望着下方难民叹气,对身边人说:“去问问城里富户,可有那多余的不要的破旧衣裳,能捐多少捐多少,给这些难民送去吧,再去多搭些雨棚,没有遮风的地方,好歹给他们个挡雨的地。”
难民实在太多了。
襄樊城不收,难民四处逃散,陆陆续续的往荆门、江凌等地过来。
在知道有难民要过来时,江凌郡郡守便已经着人下去搭雨棚,刚搭好两排雨棚,雨就下下来了。
可两排雨棚,对于源源不断往江凌来的难民来说,不过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就是施粥的雨棚,也从前两日的还算浓稠的粥,改成了见不到几粒米的稀粥。
人太多了。
“大人,这样放他们进来真的没事吗?听说有霍乱。”
“来都来了,你以为能阻拦的了吗?”江凌郡郡守眉头紧锁:“襄樊城守将射杀难民,这些难民都来了我江陵城,你去加派人手,别让城中生了乱子。”
除了捐献衣物、施粥外,江凌郡守还特意安排了‘收尸人’。
所谓‘收尸人’,就是专门拉着板车,沿路收尸的人,将倒在地上已经没气儿的难民、乞丐,抬到板车上,拉到后山的乱葬岗埋了。
不过数日时间,后山的乱葬岗已经堆满了尸体。
不少难民实在饥寒的厉害,就来这里,扒下死人身上的衣服,掘尸啃食。
这些难民在逃难途中,什么都见过,有些人什么都做过,早已没了底线,这也导致,江陵城一时间杀人、抢劫、偷盗成风,使得本地居民十分厌恶且警惕这些外来者。
卢桢他们也属于外来者,但他们比别的难民好一些在于,卢桢他们有老人,有孩子,有车队。
有车队,有家当的人,自然比身无分文孑然一身的人要值得信任。
因为车队的人不肯住客栈,雨水不止,卢桢他们不可能每日宿在骡车厢内,靠着她空间的那几捆应急用的稻草过活,只能先租赁个院子,大家住在一起。
租院子是为了方便他们的骡车。
因为是短租,人多,价格不低,但相较住客栈来说,还是便宜了许多,唯一的问题在于,南方的屋里没炕。
临时起炕已经来不及,费时费力不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用的,至少炕得晾干,可现在阴雨绵绵,无法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