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爷爷,我从蜀中商人那里收来了蜀黍,下个月就能收了,虽然口感不好,但酿酒却是一等一的。而且蜀黍的杆儿还能熬糖,产量还高,不用担心。”崔瑛安慰道。
“熬糖?”糖画刘一下子精神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蜀黍就是高粱,据说是北宋时期从南边印度一带传入的
本来是想查查蒸馏的技术难度的,然后就查到汉代就有蒸馏器,再看穿越小说里的白酒,emmmm
发现美洲的条件真是太优越了,没发展出黑科技绝对是上帝的锅——所有高产作物都是美洲的,本来想用木薯酿酒的,一查原产巴西;橡胶也是美洲的,铁矿煤矿什么的南美也多得很,真是……
第40章 酒精立功
熬糖是门手艺,糖画是门艺术,糖画刘是掌握了一门好手艺的艺术家。
糖画这个东西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孩子应该是很有趣的童年回忆,公园的一角,总有那么一个老爷爷面前摆着一个小糖画摊,有一个小转盘,底下画着十二生肖,五角钱一块钱就能转上一次,转到什么那个老爷爷就给画什么。
一口小锅里熬着金灿灿的糖稀,用小勺舀上一点,在刷了油的薄石板上忽高忽低地划动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形成了。然后再用一根小竹签往中间一压,小铲子一铲,便是一个可以拿在手中,又好吃又好看还会引得其他小朋友羡慕的好东西了。
这位刘爷爷不光会做这种平面的糖画,若是有富裕人家愿意出钱,他还能做许多立体的糖塑,龙凤呈祥,麒麟送子什么的,都能做得纤毫毕现。
不过在这个时代,糖是非常奢侈的东西,再加上精细的手艺,能吃得起的人家可实在不多。若是在汴梁城,这门手艺或许能让刘爷爷晚年无忧,但在这小小的六安,这手艺只好被崔瑛挖来做玻璃塑形了。
“若是真能熬糖,我得再收一位徒弟,把我那糖画手艺传下去。”糖画刘笑道:“我家当年穷得活不下去了,我爹娘就把我送给师父当个小徒弟,师父是个好人,每天熬剩下的那点底子常常散给偶遇的小孩子。一根小竹签裹上几圈糖稀,便能让那些人记上好些年。只可惜这东西虽然说不上多精贵,但也实在不大吃得起,太费粮食。”
糖画刘花了一点时间从幼年的记忆中回来,“阿瑛,我托个大,老头子年纪一大把了,也算有点见识的人,多唠叨两句,你听听。”
“刘爷爷,您有什么教诲请直说。”崔瑛站直了身子认真地回道。
“这人啊不吃糖没事,不喝酒也没事,但不能不吃饭。你买来种蜀黍的地虽然荒瘠些,但既然你和那个王家小子能弄出那些肥料来,多花点人力整治整治,也是能种些粮食的。就算是这蜀黍,虽然不好吃,但也是能充饥的吃食,怎么就非得用来酿这烧酒,熬那饴糖呢?”
崔瑛苦笑一下,战乱才平定几年,但自然灾害却不曾少过,水灾、旱灾、蝗灾隔三差五光顾一趟,什么倒伏、蚜虫、病斑也从不曾少过。老百姓的肚皮还需要靠野菜野果来填补,这时候把粮食用来酿酒、制糖,对一个刚刚脱离了流民身份没几年的人来说,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刘爷爷,这东西可不是给人吃喝的,”崔瑛摇了摇头道:“您想,这酒里撒上石灰再蒸一回,那还是能入口的东西吗?至于糖,更不用您操心啦,不是光给小娃娃吃的,等以后粮食够了,我还想再栽点竹蔗呢,蜀黍还是不如竹蔗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