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老学究之宋教授养成记

如梦如令 樊云间 1276 字 4个月前

这个时期的苍南也还没成为钦点的官窑,其中不乏都是家庭小作坊。

这个故事在小宋的脑海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她绞尽脑汁收集各式各样的瓷器碎片,希望能勾画出一幅完整的‘克拉克瓷’的故事。

她一边长大,一边默默地勾画着自己的鸿图。

待她从景德镇官窑的辉煌倒推回到清朝时期的‘粉彩瓷’,这是古代官窑瓷器史上标志性的衰退;明朝永乐年间不可思议的‘苏麻离青’,这是不可多得的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石料。

让我们来仔细瞧瞧一件永宣时期的青花瓷,画面中的线条和块状之中,有自然的色彩变化,某些蓝色局部会因为色调太深而类似于在宣纸上走笔一样晕染开来。

而这种蓝黑色小点乍一看可能会影响瓷器的品相,甚至会被当成一个瓷器身上的‘缺点’。

要想知道这些特点是如何产生的,就需要从绘制青花的原料说起。画青花的色料,主要的成分是氧化钴。

天然开采得到的氧化钴必然伴有很多的“杂质”,因为杂质成分与含量的不同,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于是青花瓷的历史,某种程度上也是材料的历史。

永宣时期最优质的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料,叫“苏麻离青”,也叫“苏泥勃青”。

这种青料除了氧化钴之外,还含有铁和锰,其中铁含量较高而锰含量较低。

而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中,苏麻离青能够呈现出宝石般纯正、浓艳的蓝色。

不可厚非,好的青花,首先就是好的蓝色。因此一个普通青花瓷身上的黑点或者蓝点,是缺点,而苏麻离青造就的小黑点或者小蓝点,会让人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画面的晕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种中国的传统艺术:国画,特别是写意的水墨。而不受控制的深浅变化甚至是黑色的斑点,更加强了这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