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就听到隔壁桌的人在讨论着他们刚刚看完的电影,宋鳞比突然想起来了也想去看看。
“什么电影?”
“「奥本海默」。”
“OK!”
……
就这样,二人很快便出发来到了就近的电影院。
“要不要来点吃的?”
这是他们第一次一起看电影,林邑来看着其他小情侣都捧着爆米花和可乐进场,毫无经验的他也问了句。
“这场电影比较庄重,很多场景很难理解,我比较建议不吃东西,可以带瓶水进去。”宋鳞比建议道。
“说的对,奥本海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和对原子弹研发的贡献使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但同时他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挑战,我猜电影会表现得比较肃穆。”
在美国长大的林邑来当然对这个人物也不会陌生,奥本海默是将物理从欧洲带回美国的第一人。
“嗯,这部电影便是以他为主角,对其一生进行刻画的作品。其中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展现,更是对科技与人性的深度探讨,引发了人们对于科技发展、道德伦理以及人性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宋鳞比在来的路上稍微看了几个影评,对于这种庄重的电影,她已经做好了n刷的准备。
电影是以倒叙的形式开始的,开头部分是一段监察委员会小组与奥本海默进行的听证会场景。
其中偶尔穿插着在法庭上进行自证的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首任所长)的辩论大会。
为了区分这两个宏大的场景,导演将亚伯拉罕在法庭上自证的画面调成黑白色调。
这两个场景的穿插令人一时间感到十分迷糊,对时间线的模糊感让人对电影的理解增加了许多难度。
这种电影的表现手法也是导演斯托弗·诺兰的惯用手法,他的代表作还有「盗梦空间」和「敦刻尔克」等,其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打乱时间线或者倒叙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场景衔接,因此很多电影看一次不能完全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