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朋友变了

魏晋干饭人 郁雨竹 2246 字 3个月前

虽然名义上不是赵含章的,但赵含章的母亲也能给百姓不少的信心,前来买粮的人总算不那么焦躁了,队伍的气氛轻松了许多,伙计继续给他们量粮。

队伍中有人悄悄的退走,不一会儿就跑进一个小门里,转了一下进到前面,“东家,打听出来了,是大将军的母亲王夫人的生意,听说运来了许多粮,粮袋都堆到屋顶了。”

中年男子闻言高兴,连声问道:“确定了吗?真是大将军母亲的生意?”

“多半是真的,我看还有穿军服的守在一旁。”

“好,好,”中年男子高兴的道:“开门,把所有的粮价都降下来,也学着他们的样子限购,快1

伙计高兴的应了一声,“那我们还要大斗吗?”

中年男子拍了一下他脑袋,笑骂道:“想让我亏死吗,换正常的。”

伙计就去了,将加大量的大斗换下,把正常的拿出来。

这边是水患重灾区,又不像洛阳那样是大城市,所以粮价涨得更离谱。

方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兼粮商,匈奴肆虐时,他们从家乡退走了,举家逃命,一直到赵含章收复失地才回来。

因为他们走得晚,回得早,大部分田地都不在收回国家之列,加上他们家有积蓄,所以快速的又积累起了资本。

方老爷常和儿子说,“我们受了大将军的好处,又有乡亲们担待,这才能保住家业,当回报之。”

所以方老爷很热衷于捐钱修桥铺路,挖掘水利,这次水灾,二月份邸报刚露出端倪,大部分人还不相信时,他就开始做准备了。

花钱从外面购进大量的粮食,又劝说乡亲们多存余粮,尽量不要想着现在粮价比较高就卖出去。

他本想真的有灾害就平价卖出去,以平抑物价,若郭璞预言错误,没有天灾,他就在青黄不接时低价卖出,最多亏个两三成,以他的家底,咬咬牙就度过去了。

可他没想到县里的其他大户人家却不愿平抑物价,而且他们背靠郡守府里的大官,以方家为首联合在一起的几家商户根本对抗不了。

若两边价格不一样,他们就派人来骚扰,甚至有官员来约谈,和方老爷约定好平价出售粮食的几家商户都顶不住压力,不得不定和他们一样的价钱。

方老爷双拳难敌四腿,就只能安慰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后悄悄把斗换成大的。

百姓来买粮,一斗粮,用大斗能多量两升。

一样的价钱,在方家粮铺买到的粮食更多,百姓们也不是傻子,隐约察觉到了什么,默契的一起隐瞒了此事。

粮价飞升之后,方家粮铺的生意是几家中最好的,其他家虽不忿,却也不怀疑,毕竟方家粮铺在这县城里算老字号了,百姓们更相信他家也是正常的。

他们就没想过有人放着钱不赚,一斗粮竟然卖人一斗二升。

朝廷的赈灾粮送到,其实对他们冲击不是很大,因为朝廷限定可以领取赈灾粮的人家本来也买不起他们的粮食。

新开的那家粮铺则相当于直接从他们手上抢吃的,这就可恶了。

但店里卖粮食的伙计宣称是大将军母亲的生意,加上旁边有士兵在,他们一时还不敢动,只能让人去查。

这种事,直接去问衙门就行,“那铺子是租的,就这两月租下来的,便宜得很。”

“什么,让房东把人赶走?”文书道:“要是一般人家,赶也就赶了,这是大将军的母亲,谁敢赶?”

“已经问清了,就是的,而且,”文书压低声音道:“荀太傅也在这儿呢,他是钦差,新开的粮铺动静这么大,突然被关,咱的事休想瞒祝”

文书劝道:“你们这段时间赚的也差不多了,手上也没多少粮食了吧,不如平价出了。”

“正是因为没多少了,才更要高价出,他们为何不能晚一些开张?”

再晚来个半个月,他们手上的粮食就能高价出光了,此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