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593春联

但从前几年开始,风向有些转变,部分人开始跟着大环境来写。

一看春联,就能大概猜到是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比如:抗美援朝保家国,支前拥军献粮棉。

还有54年的:积极劳动种好田,扩大生产多打粮。

55年的:扫盲运动意义大,农民识字好处多。

56年的:祖国建设跨骏马,城乡面貌焕新颜。

57年的:互助组共同致富,高级社更进一步。

就连二流报纸也出来凑热闹,58年2月12日第8版刊登了一副春联:下乡上山奔向劳动战线,千锤百炼养成文武全才。

虽然有风在吹,但不具备强制性,普通百姓家依旧是想写啥就写啥,但等再过几年起风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春联会变得富有阶级性、攻击性,到时候甚至很多百姓直接用语录上的原话。

小王同学按照唐植桐说的,用毛笔一笔一划的写完,写完还不忘退后一步,自己欣赏一下。

在确定满意后,将春联平放在地上,等待着墨迹干透。

“还有两幅呢。”小王同学又拿过一副春联纸。

“上联:春风送暖花千树,下联:瑞雪迎春喜万家。横批:喜气盈门。”唐植桐没有选那些有时代代表性的春联,从记忆深处挖了两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吉祥春联。

待小王同学写完后,唐植桐摆在地上,抽出最后一副对联,报道:“这个上联:春满神州千里秀,下联:岁逢盛世万家兴,欢横批:春回大地。”

春回大地,这个唐植桐可太熟悉了,小的时候父亲年年写春联都有“春回大地”,一直到市场上出现那种印刷春联后,才结束了这个贯穿整个90年代的特色。

“这两幅春联是你自己想的?真不错。”小王同学写完,看着对联,很满意用词。

“昨天在路上瞎琢磨的。主要是你字写的好,否则体现不出春联的韵味。”这倒不是唐植桐瞎吉尔吹,是小王同学写得真好。

“我这才哪到哪,也就是能看,离写的好还远着呢。”听了夸张,小王同学乐滋滋的回道。

“不远不远,就在眼前。这么烂的毛笔也能写这么好的字,难为你了。”春联写完,唐植桐开始着手收拾笔墨纸砚。

就唐家这笔尖劈叉的毛笔,连毛笔界的下下等都算不上,这还是前几年写春联用的。

差生文具多,优秀的大厨不挑锅。

一只破毛笔在小王同学手中竟然能发挥出超乎唐植桐想象的水平。

“去,少捧我。你以后勤加练习,你也行。回头我给你买根戴月轩的毛笔。”小王同学满面笑容的督促道。

“那个太贵了,我一新手,不配用那么贵的毛笔,等写的字能拿出手再说吧。”唐植桐摇头拒绝道,小王同学没几个钱,自己是有钱不敢拿给她,她攒点钱不容易,唐植桐不想花。

戴月轩的毛笔,在四九城一绝,非常有名,具有“提尔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当然价格也高。

戴月轩的毛笔也分档次,听马薇讲,以前的狼毫毛笔很受追捧,现在的嘛,能用。

唐植桐当时听完只有一个感慨,人家马薇会说话。

戴月轩54年组成了毛笔合作社,58年合并为宣武区制笔社,销量猛增。

销量涨的背后是产量猛涨,靠手工做的玩意,一年能卖上百万支,可以自己想质量。

收拾好,关上门,小两口出门上班。

大过年的,除了各扫门前雪的街坊,大路上没几个人扫雪。

唐植桐想去送小王同学,但被她拒绝了,这种天、这种路,多走一步都是受罪。

“那你慢点骑,尽量走白色的地方,压结实的雪层得小心,滑。”唐植桐拗不过小王同学,苦口婆心的嘱咐道。

“知道了。你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也赶紧回家。”小王同学隔着围巾甜甜一笑,朝唐植桐挥挥手,骑着车往崇文门去了。

唐植桐看着小王同学骑车走远,才转身背对着崇文门往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