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去哪了呢?那得问曲婉婷她妈那样的人物,问问资本家了。
唐植桐亲身经历过,有一年家里连学费都凑不出来,父亲带着自己连夜上门求人讨欠薪,没错,讨工资都得哀求着……
唐植桐后来才知道,自家这不算最难的,最难的那一批有出卖皮肉的、有劫道只为一袋米面的、有凑钱割二两肉掺上耗子肉包水饺的,还有买柴油的。
那时候加油站是能散卖的,没有禁售散户的规定,不少家里有拖拉机的更是一大桶一大桶的买,就唐植桐自家院子里的天然太阳能那种大铁皮桶。
买来后摞在自家院子里,随用随抽,没有人管,也没有人查,只要给钱就行。
有些人就抓住了这一点,去加油站零买两斤柴油。
别问买来干什么,问就是买来点火取暖。
这种取暖方式不安全,所以某地区在全国率先禁止了向个人零售。
之所以买柴油,不是因为柴油比汽油好用,而是因为柴油比汽油便宜……
少年低着头,一副认命的模样,任凭唐植桐发落。
“唉,家远不远?带我去看看。”硬气的人总会让人心生好感,唐植桐承认自己心软了,他在少年的身上看到了无数人的缩影。
如果少年的家境确如他所说,那就帮一把。
“不去行不行?我怕气到我妈。要不你再打我一顿吧。”少年说罢,又熟练的抱着头蜷缩起来。
“嘿!你这不滚刀肉吗?还知道孝敬你妈?劫道前,怎么不想想?麻溜的,快点带路。”唐植桐气乐了,抬脚轻轻地踢了少年一脚,催促道。
少年抬头看看唐植桐,在确认唐植桐不可能改变主意后,不情不愿的爬起来,揉揉被打的地方,带着唐植桐往自己家走去。
这一路上少年还时不时的回头看看,就盼着唐植桐能改变主意。
但唐植桐怎么会改变呢?以前没少见识人心险恶,他是真的想帮少年,但又怕少年骗自己。
少年的家不算远,在武昌的城乡结合部,是某个生产队中的一户。
说一户也不太准确,因他家没有自己的院子。
院子看上去是以前大户人家的,住了好几户人家。
邻居看到少年走在前,唐植桐跟在后面,而且手里拿着少年的镰刀,枯瘦的脸上就带了讥笑:“吆,这是又让苦主找上门了?”
少年耷拉着个脸,也不搭理他,自顾自的领着唐植桐进了旁边的一间房。
唐植桐站在门口打量着屋里,烧火做饭都是在这一间房子里,墙面烟熏火燎的,地上散落着些细小的枯枝、稻草。
虽然有柴,但灶里没有火,所以屋子里并不暖和。
土炕上躺着个男人,脸上没有什么血色,已经有些浮肿了,不停地轻咳着,身上盖着一床单薄的被子。
炕的那头坐着个流鼻涕的小女孩,小女孩的腿伸在男人的被筒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穿棉裤。
一个头发花白的女人坐在土炕边,唐植桐一搭眼就看出这是个盲人,眼球都是灰白色的。
盲人的眼睛不好,但听觉灵敏,女人在屋里听到了外面的对话,摸摸索索的拿起扫帚,站在土炕边上,喊儿子过去。
少年明知母亲想做什么,但没有违背,乖乖的站在了母亲身边。
女人摸摸索索的扭住儿子的耳朵,劈头盖脸就是好几下。
少年这次甚至连头都没抱,就这么挺着,依旧是一声不吭。
“大姨,别打了,我听小兄弟说家里困难,过来看看。”唐植桐叹口气,有些不落忍,少年肯定是惯犯,但这样的家庭,少年又能怎么办呢?指不定找上门来的人临走时还要留下两块钱呢。
唐植桐看看手里的两条鲥鱼,还特么吃什么鲥鱼?直接把鱼放在了地上。
“你过来。”唐植桐连同手里的鱼竿、镰刀都放在了地上,然后朝少年招了招手。
少年走过来后,唐植桐拉着他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