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赋觉醒

“终日打雁,却被雁啄瞎了眼,末将可能中了他诡计,唉.”

“杨长就是诡计多”

“你别打断,让他说清楚!”

耶律余睹以为娄室‘认错’,主动站出来‘帮他说情’,但被粘罕厉声喝止。

娄室对着粘罕微微颔首,捏着下巴分析道:

“如果我所料不差,杨长应该先在阳凉北关,后面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两天就返回沁州防守。”

“此话怎讲?”

“我曾找人打听过,杨长一直是白马金甲装扮,武器为凤翅镏金镋,他将披挂武器留在阳凉关,所以到了沁州没着甲,且武器也换成了大刀”

“有道理。”

粘罕颔首捋须,随即又自言自语:“阳凉北关至沁州,有接近千里路程,而且半数都峡谷山道,他如何两天赶到?另外又如何击败银术可?这点我最想不通.”

“元帅。”

“嗯?你知道?快讲!”

发言者为原忻州守将贺权,他投降之后还没立功,刚刚在帐中旁听了许久,终于想找找存在感。

得到粘罕允许,贺权起身抱拳,回答道:“杨长原出身梁山泊,是宋江麾下一百零八头领之一,这一百零八头领多有异术,其中有唤作神行太保者名戴宗,传闻有日行千里神通妙法,杨长许是有此人相助?”

“贺将军所言不差,末将也听过类似传闻。”

义胜军首领耿守忠,此时也起身出言附和,粘罕的愁眉更难散去。

“日行千里?竟有如此奇术?这还怎么打.”

“银术可有三万精兵,即便神行术能侦察传信,杨长也不能靠它退敌,关键银术可为人谨慎,他战败最不可思议。”

“娄室将军,梁山会异术者可不少,听有能撒豆成兵、呼风唤雨的道人”

“那就麻烦了”

耿守忠这句传闻,让向来沉稳的娄室,脸上也露出不安。

粘罕西路军起势很猛,很快就拿下北部大片土地,然后遭遇太原守军顽强抵抗,现在又被杨长挡在太岳山以北。

这就像初尝禁果的少年,刚开始觉得有使不完的力,但由于持久力不足而疲软。

杨长扼守沁州要道,又占了平阳这条备选路线,粘罕要么强攻要么绕路,没拿下太原再强攻关隘,显然不是智者所为。

除了最近的沁州,以及次近的平阳,还有两条路可南下。

一条是沁州东北相邻的辽州,该州平行位于太岳山以南,地貌主要以起伏的山地为主,通往太原的官道狭窄难行。

最要命的是,如果粘罕愿意费大力气,翻山越岭从辽州绕路南下,最终还是要经过武乡县。

而该县是沁州东部大县,距离治所铜鞮不足五十里。

也就是绕了一大圈,粘罕还是要和杨长过招,一旦武乡有重兵布防,西路金军又会困在辽州。

最后一条路线,即从太原东部至平定,再穿越井径到达真定府。

相当于全面绕过山西,重走斡离不的河北路线,但这对粘罕是一种侮辱,他不可能选择走这条路。

金军攻宋已两个来月,但由于太行山的阻隔,东西两路不知彼此消息。

粘罕即便不愿走真定老路,也要派人联系东路军了解状况,这样方便两支军队协同作战,否则根本没必要同时进攻。

正好借杨长拦路,粘罕将战争节奏调缓,一面稳固占领的土地,一面集中精力攻略太原,并派人联系东路军。

耶律余睹回去即留在大营,完颜突合速接替他镇守盘陀,防止沁州兵反向入侵扰骚。

杨长以后会取太原,但现在没有实力北上,打退耶律余睹的第二天,就火急火燎赶回铜鞮,他要尽快选人去平阳上任。

这就像玩游戏开分矿,守好路口就得先闷头发育。

萧让本为沁源县尉,却一直被借在州府衙门做事。

这回杨长让他连跳数级,成为主政一州的知府。

除此之外,去年涌入数万流民,全留在沁州不好安置,平阳刚好有大量空地。

杨长想迁一批百姓,但这些人在刚刚安定下来,在沁州感受到难得安全,大多数人宁愿当佃农,也不愿奔波至平阳新生。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杨长也不想强迫百姓迁移,何况沁州剩余土地虽贫,但只要勤劳肯干依旧能生存。

二月下旬,大地回春。

当时沁州边境危机解除,官员百姓都回归正常生活。

杨长与赵福金巡视平阳归来,途中看到百姓正忙春耕播种。

行至铜鞮城西郊,赵福金看到路边斜坡上,老远有人打招呼,便撤去神通停了下来。

“杨郎,坡上有人招手。”

“嗯,是杨俭。”

杨长欣然点头,语气肯定说道:“他上次被我教育一番,终于知道下地帮家里干活,是个可以培养的苗子。”

“杨俭教训过小叔?”

赵福金听到诧异,忍不住吐槽说道:“人家帮你分忧不少,特别是萧让去了平阳,政务主要是他帮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