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进山之路之古盐道往事(19)

江汉朝宗 哺恩堂主 1122 字 15天前

那是你高祖姥爷从盐背子转型为小盐商做成了第一笔交易后,在三道街四海酒楼吃了一盘酸椒炒熊肉,一锅清汤娃娃鱼,一吊锅腊猪蹄子火锅,喝下了整整一斤将近60度的包谷烧酒以后,脑袋发热人发飘,在几个伙计的怂恿下,去三道街的达观洋服量身定制的。

这达观洋服早先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裁缝铺子。

刚开始时就在自己临街搭建起来的一间木墙草房里营业。

在门口上的房檐檩条上,用麻绳挂着一块不甚规则甚至还带着许多树疤和若干虫眼的杨柳树板子,上面是彭老板自己用灶膛里掏出的黑炭头写上去的“裁缝铺”三个字。

不刮风时,那挂牌很周正地悬挂在房檐下;一旦山风起,那破烂招牌就会在空中东扭西扭、晃晃荡荡的。

这个裁缝铺子的老板姓彭,来自江汉平原的沔阳的彭场镇,也就是现如今的仙桃市,是一个颧骨高耸的瘦高个子。此人原本是不苟言笑的,老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而他的老婆则是因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长江大水灾吞没了老家的一切家破人亡后跟随从其表姐一家逃往神农架的天门人士,姓胡,个子亦很高挑,身材却很丰腴,不同于其老公彭老板,胡娟儿整天笑容可掬,人见人亲,一脸的旺夫相。

两口子年龄相差甚大,那时老彭已经三十多快四十岁了,而胡娟儿却刚满二十,两夫妻膝下无儿无女。

天沔人士一般从小就聪明勤劳又能言善辩,自古就极具经商头脑,所以,夫妻二人把一爿小小的裁缝铺愣是经营得风生水起,来往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夫妻二人渐趋就忙不过来了,就在镇子上雇了几个懂得针线活的老妈子小媳妇来帮工,常年为过往的客商以及卖苦力的盐背子们缝缝补补。

那时候的人们身上的衣服总是破了补,补了穿。

正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穷苦人家,一套衣服穿上个十年八年,衣服上补巴摞补巴,根本就不算稀奇事,而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

可是这个在别人眼里羡慕嫉妒恨的店铺,每到年底盘点时,却落不下几个大子儿,赚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