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李勃娘也从前院过来,喊李勃和弟弟起床,说是下雨了,赶紧收拾东西。
对已经遭受连续两个多月干旱肆虐的农民来说,下雨绝对是特大好消息。下雨就是下银子啊!下雨就不用抗旱浇地了,可以省下浇水的电费;下雨就可以翻地种麦子了,可以寄希望于明年的好收成了。
绵绵秋雨,丝丝如缕地飘落,时间长了,房顶上的瓦喝饱了,就往下流,房檐开始往下滴水,敲打着房脚边的水泥地或者砖头瓦片,奏一曲别致的乐章。
秋雨凉丝丝的,打湿了树木、秋庄稼和世界上的万物,土地再也扬不起尘土,干旱了两个多月的土地贪婪地吸吮着雨水,滋滋地响。
人们都在家里挑一间干净的房子,将晒干的玉米用棒槌捶打,然后再用手拧搓,完成玉米的手工脱粒。看外边正下的秋雨,纷纷议论:要是这样下到天黑,明天就可以耩麦了。现在即使下不透地,也能与犁底接身,种上麦子就能发芽生长,明年还能吃好麦!
雨下了一天一夜,到今天吃过午饭,仍然没有停,路上、院子里已经有积水了。
村东那条新修的土路因为下雨积水又陷车了。汽车沉闷的加大马力的喘息声,小手扶拖拉机憋闷的“喷喷”声,不时传来。
这才不到两天,就有人骂老天爷下起雨来没个够了。像这样,没完没了地下,生活做饭烧湿柴火闷烟呛人,房子漏雨也来不及修葺,啥东西都湿漉漉的怪不舒服。看来这老天爷也怪难当的,总有人骂。
村里许多人家都买了收录机,但似乎买磁带听就听不起了。于是乎,大多数家庭就把收录机当成了用大电的收音机,开到最大音量让它扯着嗓子唱。河南电台把传统豫剧《抬花轿》新编改成了《香囊记》,深受农民的喜爱,家家户户都爱听。在这阴雨天气里,反正出不了门,下不了地,在家捶玉米或者砸磷肥,或者干其他的活计,耳朵听,不耽误手里的活,大家都心满意足。
一场透雨之后,再也不用考虑浇地的问题了。整地之后,终于可以耩麦了。
李勃记得,上一次拉楼耩麦还是1984年,过去了整整4年了。那时,土地刚刚进行了重新调整,一些小地块合并成了大地块,种起来方便了很多。拉楼的是李勃和几个堂兄弟,个个都是壮劳力,拉起来不费什么事。根全在生产队时就是有名的摇耧匠,对各种庄稼播量掌握得炉火纯青,稀稠把握得恰到好处。技艺娴熟,楼铃铛有节奏地唱着欢快的歌,麦粒哗啦啦地响,顺着楼脚播到地里,就种下了一季的希望。
今天又重新拉楼耩麦,免不得又引起怀旧之情。拉楼的人少了,也不是先前的棒劳力了,但拉起来并不觉得沉重,一上午就播了六亩半地,速度也是很快的,尤其沟西那一亩半地,只用了15分钟就耩好了。
地还是一样的地,人还是一样的人,楼还是原来的木楼,为什么现在感觉就轻松了呢?是心理作用吗?也不纯是。很可能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有营养了,连小孩子都比以前力气大了。
小麦的播种量也比以前增加了。银聪说,去年他有一块地每亩播量达到40斤,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如果播量超过20斤,小麦长到后期就会倒伏。现在化肥、磷肥都有助长作用,播种量大一些,也不会出现倒伏现象。
过去耩麦,最后还要耩横头,就是在地头与畦田垂直的方向再耩两三楼。如果不耩横头,就会被人指点,指责不立正事,还犯忌讳。因为老辈人说,两头不封口,粮食长成就会往外流。现在人们已经不迷信这些了。耩了横头既浪费麦种,又不利于浇水灌溉,也影响收割。现在搞粮桐间作,地头种有泡桐树,耩地头也有很多不便。
种麦是农村最忙的两个季节之一,可只要天公作美,也就一个月左右,秋收冬种就完成了。
地里的庄稼纱帐消失了,村与村之间可以相望无碍了,吆喝耕牛的声音、楼铃的叮当声、村里的鸡鸣声、饭间收录机悦耳的戏剧唱腔等汇合成一曲农村农忙大合唱。
一片秋绿去,整片冬青来。泛着黄绿色的嫰麦苗悄悄地钻出地表,穿一身露水衣,在朝阳的照射下,十分逗人喜爱。
李勃帮父母收秋种麦,任务已经完成,也该回去上班了。
临走的前一天,他想到县城找几个同学叙谈一番,看看大家对工作是否称心如意。
第一站,他想到棉麻公司找袁水林。去年国庆节前夕,袁水林结婚时曾经邀请李勃参加。因为公务出差,李勃没有赴约,心里一直不安,自己也觉得不够意思。李勃在路上心里还在打鼓,这次找到他,应该说些什么呢?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抵罪还是诉说苦衷?抑或是下个保证,待他孩子出生,再上一份大礼弥补弥补!
第二站,李勃想找一下在县公安局上班的高中同学孙山峰,了解一下政策规定。自去年五一假期开封一别,李勃一直再也没见到孙山峰,脑子里搜索了好一阵子,才大概记起孙山峰原来的模样。
这两站都落了空,根本都没找到人。袁水林在哪个部门上班也没搞清楚,而孙山峰已经下派到最南边的一个乡派出所上班了。
心里有点泄气,正好在税务局找到了高中同学林水生,才没有跑空。两个人相谈甚欢,把三年多没说的话一股脑都倒出来了。
下午又找到4个高中同学,他们对自己分配的工作都很满意,李勃都有点羡慕了。
心里想做的事不一定能成功,无意而为的事却时而有成。怪否?
从10月2日返家,到26日返回郑州,这是李勃上班以后,在家呆的最长的一个假期。虽然比上班要累,但能帮助父母干农活,他十分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