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还是家里好

“霓虹和毛子都是狼子野心,不管他们谁胜谁负,关外这片宝地都是他们必须要拿下的地方,到时候,您觉得咱们是能证明打得过老毛子?还是能跟本子干几仗?”

朱开山不吭声了,他也知道不现实。

但老朱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又打下了这么大一片家业,搁过去想都不敢想,可这才几年功夫,又要背井离乡?

朱传仁宽慰道:

“您先不用担心,我先带着兄弟过去,等那边稳定了,再把咱一家都接过去。”

朱开山叹气:

“辛苦你了,三儿,为了咱这个家。”

“您也说了,都是为了咱这个家,辛苦什么。”

跟朱开山聊了能有几刻钟,听到老娘招呼吃饭的声音,爷俩前后走出厢房,来到专门吃饭的屋子。

八仙桌上,琳琅满目的摆满了菜肴,当然,主角还是老娘的手擀打卤面,别说传武,在外面这么多年,风餐露宿的,传仁也想这一口香喷喷的面条。

不过老娘还是给他碗里夹了冒尖儿的菜,拌都拌不开,只能一边吃一边拌,其中一道菜勾起了朱传仁的好奇。

“娘?这是什么菜?”

夹起一块黄瓜,好像是腌制过的,但又没那么咸,配着面条吃很是可口。

“呵呵,你也爱吃啊,这是娘在镇里跟人学的,叫什锦小菜,你可别小瞧这道菜,可有年头了。”

朱传仁惊讶:

“真的假的?还有历史?”

“那你看,娘还能骗你?听说啊,距今都200多年了,起源于康熙年间。”

小主,

随后老娘就开始展现她‘渊博’的学识,也是想在儿子面前长长脸。

相传硝盐锅的村子,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靠打鱼捕虾为生,每年在“小满”前后,他都在二界沟附近捕捞鱼虾。

因为这一带是个漫滩,是海水与河水的汇合处,这儿产的乌虾皮薄肉厚、肥鲜、味浓、无腥味。

他打回来的鱼虾都是担到城里去卖。

有时回家后,剩点虾就倒在缸里,因为怕虾坏了加点盐,久而久之,缸里的虾越积越多,由于经过日晒自然发酵,便散发出一股清香味道,变成黏稠状的虾酱。

慢慢地他又发现浮在上边有一层油,吃起来比虾酱味道更鲜美。

他就把虾油采集起来,新鲜的虾油多了,他就用来油腌菜,一开始腌些黄瓜条、芹菜,以后改为用整个小黄瓜,腌后花不落,刺不掉,吃起来更清脆鲜嫰。

逐渐又增加细嫩的江豆和外形美观皱褶均匀形似柿子的辣椒,腌制出了最初的虾油咸菜。

后来经过改良,还成了一道能够进贡的名菜,当然,民间做法没那么精致,可味道却是别有一番风情。

尤其陪着老娘充满爱意的打卤面一起吃,简直香到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

朱传仁一边吃还得照顾着老娘的情绪,陪她多说说话,以解这些年的相思之苦。

老二就顾不上那么多了,闷着头呼噜噜吃起来,一连吃了三大碗,才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到院子里消食儿,全然不在乎外面天寒地冻。

朱传仁也吃了两大碗,吃完饭没急着下桌,跟爹娘还有传文鲜儿他们聊闲天。

他主要负责听,时不时接两句茬,关于这些年的经历,大部分都一带而过。

朱开山能接受他杀人如麻,其他人可不行,这要是告诉老娘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得给她吓出心脏病不可。

至于朱传文,等回头再收拾他,反正有的是时间。

酒足饭饱,朱传仁摸着肚子来到院子里,没看到老二,还以为他回屋休息去了,结果找了个下人一打听,才知道他去找红头巾了。

这个没出息的,真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啊。

朱传仁的脸色发黑,大步流星的来到红头巾下榻的那间厢房。

没等走近呢,就听见里头传来笑声,门也不管,不知道聊什么那么开心。

朱传仁没进去,站在门口咳嗽了两声:

“老二,出来一趟。”

“诶!来了!”

传武带着笑意冲出来:

“三儿,找俺啥事?”

神色复杂的看了眼屋内,冲他一努嘴:

“陪我遛遛弯~”

“啊?”

“有事儿跟你说,别废话。”

“嗷~”传武不太情愿,毕竟能跟美女在一起,谁稀罕跟老爷们磨叽啊。

兄弟俩前后往院子外面走,朱传武憋不住问道:

“三儿,你到底找俺啥事儿啊?”

“老二,刚刚我跟爹聊了聊,他们都很关心你的婚事。”

“啊?”朱传武大惊。

“怎么?你都24岁了,看看老大,孩子都三岁了。”

“不是,俺就是,那个”

一看朱传武支支吾吾的样子,传仁就气不打一出来。

“别装了,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想的什么?我告诉你,趁早死了这条心,红头巾不可能嫁进老朱家!”

传武急了:

“为什么啊?她哪不好?”

“她不干净!”

朱传仁的脸阴沉似水,他现在感受到原剧中朱开山的愤怒了,这个老二,能把人活活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