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赚钱的路子

“如果我说我会用海水制作精盐呢?”赵信冷不丁的来了这么一句。

“啥?你会这个?怎么可能?”

“实不相瞒,赵某是天启三年的秀才。”赵信没办法,还是搬出这个来靠谱,这个时代的人一听你有功名在身,对你必然另眼相看。

“天啊,原来你还是个文曲星?”这回赵老虎是真的无法淡定了,他这个正七品的守堡官别看品级还可以,但在这穷乡僻壤的东山堡,根本没见过秀才,大家都是斗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再说了,有文化的人谁会来这里?

如今听到赵信是秀才,连什么年号的秀才都说出来了,八成不是假的,因为赵老虎虽然自己文盲,但并不妨碍他打听科举的动态,哪一年乡试、会试,上官都会津津乐道,久而久之,他也对这个略知一二。这就好比后世也许还有不少文盲,但你问他清华北大知道不?回答你说不知道的人,必定极少吧?

“不敢,只不过早些年遇到过一位奇人,传授给赵某制盐秘法,依赵某看,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个制作海盐的宝地,一旦成功,每年几十万石海盐产量不成问题。”赵信故意说的很神秘,因为在这个时代,盐是朝廷管控最严的物资之一,制盐技术更是超级稀罕的玩意。

“赵兄弟跟我说这个秘密,不怕被人学了去?”赵老虎不知不觉连赵信的称呼都改了,毕竟这么大的利益,他不能不受到触动。

“我信得过赵兄,咱们都姓赵,这就是缘分啊!”其实赵信愿意把这个赚钱渠道告诉赵老虎,当然不是脑残了,相反,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制盐贩盐是大事,靠他和牛力等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弄的起来,就算弄起来也容易被人发现报官。其次,他太需要第一桶金了,现在他的力量太过弱小,扔出去点技术又能怎么样?来自现代的他,还没有更好的赚钱法子?只是那时候他已经足够强大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需要把东山堡这里的人捆绑到他的事业中来,利益是最靠谱的纽带,只要带大家有钱赚有好日子过,没有理由会有人背叛他。

“我其实大名叫赵权,今年32了,我爹原来是济南府同知,因获罪魏忠贤被陷害致死,家破人亡,唉,靠着我爹生前的挚友故交,拼死帮我弄到了这个荒蛮之地聊度残生。来到这里,老婆孩子先后都病死了,后来因为此处偏僻,阴差阳错的成为了这里的堡主,我不愿意告知真名,一直对外人说我叫赵老虎,唉,命运弄人。”原来赵老虎有这么悲惨的经历。

“小弟是文登县人士,来此处也是想有一番作为,不想竟然遇到了老哥。”赵信一听赵全这么悲惨的身世,不禁好感倍增。

“文登好啊,多近啊,老哥我是淄川县人,离这里远着呢。”

“淄川也不远的,等等,老哥是淄川人?”赵信一时没回过神。

“是啊,怎么了?”

“哦,淄川是个好地方,名人辈出啊,”赵信心里一阵震惊,他前世就是在淄博煤矿工作,淄博是淄川、博山的合称,那里不仅有煤矿,最主要还有很大一片铁矿,自己要成就大事,这个地方太重要了,不过眼下还不到弄铁矿的时候。

“赵兄弟打算怎么做?这里人都快穷疯了,要是弄发财,估计大家都会拼命。”赵权很快言归正传了。

“你确定大家都会不顾朝廷律法跟着我们一起干?”赵信明知故问。

“当然,这里啥情况你也看到了,都是今天不知明天,律法再严,还能比活命更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咱们这里地势险要,出去就一条路,只要保密工作做的好,朝廷知道个屁!况且,现在朝廷对付老奴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管咱们?”

“那好,咱们要分4步走,第一步,要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必须要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不然就是死路一条。第二步,要选定一个晒海盐的好滩头,又要隐蔽,又要日光充足。第三是要找到买家,谈妥价格,最好能长期收购。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把盐路打通,能避开官府的盘查。”

“这第一第二都不是什么问题,第四条要想运出去也不难,只要上下打点好,如今的大明,有银子啥事办不成?就是这个长期收购的买家,真是麻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实力拿得下我们的海盐,另一方面这商号最好实力不能太大,因为实力太大的商号,基本都有自己的私盐路子了。”赵权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关键所在。

从洪武(朱元璋的年号)时期开始,大明官盐就以晒海盐为主,形成了四大海盐产区:长芦(天津)、东湾(辽宁)、莱州湾(山东)和淮(江苏),不仅弄出了一个“灶户”(明朝朱元璋规定,凡是你现在干啥,今后子子孙孙都是干啥的,比如军户),严防技术外泄,并且对地方上的私盐贩卖打击十分严苛,可以说,盐税和粮税成为了大明的财政重要支柱。

不过到了万历后期,明朝吏治松散,只要你给的起银子,上面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私盐泛滥,加上土地兼并厉害,朝廷的税收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只能饮鸩止渴,向频临崩溃的农民再加征税款,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这是后话。

“我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赵信不由想起了他在书院时的同窗——田苏,这人做学问是个渣渣,不过做生意非常有头脑。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往往会其他地方给你开一扇窗,如果哪也没开,那肯定是你投胎投早了,上帝还没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