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离巢

遗种1 定海山 3005 字 1个月前

为了避开白天能把人烤出油来的太阳,出了院长办公室,赵言回到房间稍微收拾了一下就下了山。

天还没完全亮,沐浴着日出前最后的一点凉意,赵言沿着下山的小路走的飞快。这条块石铺成的小路估计跟修道院的历史一样长,小道的上空已经被树荫给遮的严严实实,加上久无人迹,已经成了动物们的专用通道了。

这不,一条摊开身体,成一字状横在路当中一片青苔上纳凉的蛇,刚听到一点震动,还来不及盘起身子,摆出作战状态。就听“呼”的一声风响,一条黑影已经远去了。

赶到山下小镇,往巴里的首班车还没发出。

这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小镇,百十来户居民,放在国内,估计连个村都算不上。就连号称意大利南部第二大城市的巴里城,也不过就一百多万人口而已。在国内,顶天也就是个地级市的人口标准。

赵言也没兴趣在小镇游逛。几年下来,小镇几条街道,几间店铺都一清二楚,店铺所卖的也无非是些火腿、腊肉之类自家小作坊的产物,连小超市都没有一间,赵言实在提不起兴趣。

也只有近些年成群结队的国内旅游团才对这种小镇推崇备至,厌倦了大城市景色的他们认为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欧洲风情。

连带着这个偏僻的小地方都充斥着举着相机猛拍的中国人。镇上几家卖当地特产的店铺老板高兴地合不拢嘴。再大的脾气对上这些挥舞着钞票的大爷们也得立刻熄火。

特别是那个开酒馆的玛丽大婶见到中国游客就连竖大拇指,每见到一个黄皮肤的游泳团,一连串赞美的词语就跟不要钱似的从她那鲜红的血盆大口中喷涌而出,连个磕绊都不带打的。

而在日常,所有的雄性但凡从她嘴里一过,那都得加上一个前缀。

当赵言来到巴里城区的时候,滚滚热浪已经笼罩了这座有700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城市了。

下了车,沿着港口大道走了一段路,来到一座门口蹲着两头石狮子的拱门前,这段石拱门估计以前是城墙的一部分,现在只保留下来这么一截,块石垒砌的墙体斑驳,剥落,岁月在它的身上留下了自己的杰作,就像一块块的勋章。

转过身来,身后是现代化的港口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远处的码头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巨轮,带来全球各地的物产,通过发达的货运系统,送达欧洲各地。

空间与时间,已经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

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两个世界的相交点,古老与现代,过去与未来。

身后,是六百年的历史,面前,是短短近百年的现代。身后的破败与面前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巴里老城区最真实的写照。

这座始建于14世纪的老城是巴里城的贫民区,在这里你能找到全球各色人种,偷渡客、人贩子、混混、小偷混迹其中,这里是法外之地,法律对这里来说形同虚设。

它也是大巴里城的一颗毒瘤:肮脏、破败、妓女、小偷、贩毒、强奸……这所有的一切,以那座石拱门为界,被包藏在了外面的光鲜亮丽的现代化躯壳之下。

老城区的建筑大都是用石头垒砌,房子矮小而破败,所有的建筑都毫无规划布局可言。入目能看到的高大建筑无一例外都是教堂,大大小小的教堂遍布于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由此可以看出当年教廷在这里的势力之强大。

沿着四通八达的、如同蜘蛛网般的小巷,赵言轻车熟路的来到一座教堂门前。

这是一座不大的教堂,占地不到一亩,教堂主体略显破败,门敞开着,没有看门人。

主建筑的右后侧是幢二层的小楼,当年是用来堆放杂物兼修士住宿用的。对这里赵言异常的熟悉,因为当年教会势力衰退的时候,这座教堂被卖了出去。不知经手几次后辗转来到了赵言爷爷的手中。

这里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

晚年赵言的爷爷笃信基督教,在费力克斯的运作下又把它捐给了教会,除了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还得到了教堂后面墓地中的一个位置。同时教堂承诺:只要赵言在世一日,教堂就不会收回其使用权。

绕着教堂走了一圈,没见有什么异常,赵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打开门,屋子里面很干净,毕竟他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回来打扫一次,再加上门窗紧闭,也没有什么灰尘。打开门窗透气,赵言又里里外外地打扫了一遍。出了一身汗,洗了个澡,又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往后面的墓地走去。

在他爷爷的墓前简单的祭拜了一下,然后坐下。半晌,赵言开口说:“爷爷,我要走了,可能很久都不能回来。您常说这里是你的归宿,不是我的。现在,我终于要走了。

费力克斯爷爷给了我两条路,让我选。我知道,怎么选都是错。那么,趁着我还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人生,去体验那血与火的激情,用心灵去倾听那怒放的生命。”

赵言微微笑了笑,低声说道:“也许有一天,我会站在尘世的巅峰,俯瞰这红尘俗世,那一天,您会为我骄傲的是吗?爷爷!”

赵言起身,向墓碑深深地鞠了一躬,“愿您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