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他们的第一个 VR 艺术作品终于问世。观众戴上 VR 头盔,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能够与作品中的元素进行互动,这种全新的体验让人惊叹不已。
“这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艺术还能这样欣赏!”一位观众摘下头盔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 VR 技术的普及度还不高,作品的受众相对较窄,而且高昂的制作成本也让他们难以持续推出新的作品。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得想办法降低成本,同时扩大受众群体。”李明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们开始研究如何将 AR 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艺术形式中,比如街头艺术和公共空间的装饰。
“如果能在城市的角落里通过 AR 技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一定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小孙女充满期待地说道。
但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在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创作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而且一些地方对新技术的应用存在疑虑和担忧。
“这个方案可能会影响公共秩序,我们不能批准。”一位政府官员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小孙女和李明没有放弃,他们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解释他们的创意和目的,并提供了详细的安全和管理方案。经过多次协商,终于获得了部分区域的试点许可。
在一个废弃的工厂区,他们利用 AR 技术打造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艺术展览。墙壁上、废墟中,虚拟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的环境相互交融,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参观。
“这个地方变得太神奇了,艺术让它重新焕发生机!”人们纷纷赞叹。
但随着关注度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有人认为这种创新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也有人担心技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艺术的本质被忽视。
“这根本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是技术的噱头!”一位传统艺术评论家尖锐地批评道。
小孙女和李明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创新是否偏离了艺术的初衷。
“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还是要回归艺术的核心价值。”李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