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殿前论天下(一)

袁华第一次进入大汉的皇宫,八月二十五日,袁华初入洛阳皇宫。

洛阳的夏日清晨,阳光初升,微风轻拂,带着一丝凉意。袁华,作为不奴族的使臣,第一次踏入洛阳皇宫。他们一行百人,带着礼物车马,接受过严格的检查,跟随着鸿胪寺的官员,穿过宫门,踏入这片神秘而庄严的禁地。

宫墙高耸,青色的皇宫围墙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肃穆。宫门两侧,石狮威严地守护着,仿佛在诉说着大汉的威严与荣耀。袁华跟随着鸿胪寺官员,沿着宽阔的御道前行。御道两旁,松柏挺拔,枝叶繁茂,为夏日的清晨带来了一丝清凉。袁华注意到,这些松柏的种植并非随意,而是经过精心的布局,显得整齐而有序,彰显着大汉的秩序与威严。

袁华的目光被远处的太液池吸引。湖水在晨光中波光粼粼,湖中荷花初绽,粉嫩的花瓣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艳。湖边的假山怪石,错落有致,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袁华心中暗想,大汉的皇宫虽然质朴,但却有一种豪迈的气魄,这种气魄并非来自于奢华的装饰,而是来自于对自然的尊重与融合。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脚步,袁华走进了宫中的长廊。长廊立柱是红色的,两侧,宫女和太监们往来穿梭。他们的装束简洁大方,却显得庄重而得体。宫女们身着淡色的绢布长裙,裙摆轻盈飘逸,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腰带,显得纤细而优雅。她们的发髻简单而整齐,用一根木簪固定,发髻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大汉崇拜自然之美,却显得清新自然。太监们的服饰则更为朴素,身着深色的直裰,衣料虽然简单,但裁剪得体,显得干练而庄重。他们的头上戴着黑色的幞头,简单而实用。

袁华注意到,鸿胪寺官员的装束也体现了大汉的风格。他们身着宽大的官袍,袍子的颜色以深色为主,显得庄重而威严。官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在领口和袖口处绣着简单的花纹,显得简洁而大方。官员们的头上戴着黑色的进贤冠,冠上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显得格外庄重。袁华心中暗想,大汉人的装束虽然简单,但却有一种庄重的气韵,这种气韵来自于对礼仪的尊重与传承。

袁华跟着鸿胪寺官员一路前行,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他看到了宫中的御花园,园中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但布局却显得简洁而自然,没有丝毫的奢华与矫情。他还看到了高大的宫殿,宫殿的建筑风格质朴而豪迈,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的威严与气派。宫殿的门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但这些花纹并非繁复的装饰,而是简洁而大气的图案,彰显着大汉的气度与胸怀。

当他们来到一座宏伟的大殿前时,袁华的心跳不禁加速。这里是皇帝与朝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踏入的殿堂。袁华抬头仰望,殿门高大而庄严,门上雕刻着简洁而大气的图案,显得格外神圣。

鸿胪寺官员停下脚步,转身对袁华说道:“袁华,今日你初入宫中,要谨记宫中的礼仪,不可失礼。”袁华点头,说道:“谢谢大人提点”

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声,殿门缓缓开启,袁华只带了两名白马少年跟随着鸿胪寺官员踏入了大殿。殿内灯火通明,光线明亮,但正中的御座上,坐着两位,一位居中是年轻的皇帝,一位坐在旁边是邓太后,却都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袁华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使命将和大汉的命运相连,福祸相依。

袁华按照大汉的礼仪,做足了全套。

反正对于跪拜和喊口号,他并不反感。因为很简单,这里是一群老祖宗,跪一下又何妨?

然后,是大汉鸿胪寺卿开始念文章,表扬不奴族和大汉的友谊,以及在匈奴战争中的英勇表现。

袁华悄悄的看了看北宫,好家伙这绝对比他曾经去的北京的太和殿要大的多了,立柱都是五人合抱,笔直之朱红色的大圆木,高达二十米,在这里袁华算是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反正这建筑极其的大,宽度至少百米。

汉代啥东西都造的极为宽大,这可能是汉代人审美。

两边站着的官员绝对超过百人,文武百官确实没有夸大。

最有意思的是,地板油亮,不知如何保养的,难道是打蜡了?

只有皇帝和旁边的太后穿着鞋子,其他人都是穿着白色的布袜,一群穿白色的袜子的大臣,看着有些意思。

百官立于左右,倒是有六个人有座位,只是不知是何人有如此尊崇的地位?

宫殿里只有鸿胪寺卿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站着,没有一丝声响,显得非常肃穆,带着一点点威压。

这就是大汉的朝廷吗?

袁华是现代人,见过比这大的多的建筑物,可白马少年们没有见过啊!袁华偏头,偷偷看了看,左右的两个小家伙,他们的脑袋倒是没有乱动,但是小眼睛在左右看,对一切都无比好奇。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