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名学生,加上她们的丈夫,以及在华夏形成的人脉圈。不用说大家也能想象的出来,这会是一股多大的势力。
这可是华夏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和52年参加高考的李若琪他们的待遇差不多,上次是那帮人是新华夏的亲儿子,这次可就是改开派的亲儿子了,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几乎百分百都进入了各大机关单位。
有李阳给她们做后盾,有李晓清、李晓竹的照应,别的不敢说,出几个司局级的不是什么难事,再往上走走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为了这一点,她们就不能以留学生的身份去华夏上大学,留学生可是不包分配的,作为留学生的同时,她们也失去了华夏人的身份。
当然,她们毕业以后愿意去西方留学,李阳同样会提供帮助,即便她们留学以后也不回李家公社,李阳也无所谓。不管她们以后在哪里,她们都是李阳的一颗钉子,说不定那一天就会用到她们。
让她们像一个特工一样的为李家公社奋斗终身,她们也许做不到。如果让她们只是在有能力的时候,帮助李家公社说说话,伸手帮点忙,这点李阳还是有信心的。
别以为这么多年来,李阳都是无私投入不求回报,李阳不过是在搞长线投资,还是有赚无赔的那种。只要这三百多人里,有三五十个人能知恩图报,在不用她们犯错误的情况下给自己帮帮忙,只要在后面的日子里给自己搭把手,李阳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更何况论起有钱,李阳比国内现在的那些二代、三代们有钱的多。真要玩起走后门、私下交易那一套,李阳也不是不会,而且更安全。
不过这些话没办法跟何雨水、娄晓娥明说,毕竟离恢复高考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李阳怎么也解释不了,华夏会在两三年内,政策上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你有安排就好,快点起床吧,傻柱已经把饭都做好了。”娄晓娥一把拽起了李阳,开始帮李阳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