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起源于国外,但在夏国已有超过两千年应用经历。
最早提到该物品的文字记录出现在喻代名医陶弘景编撰《名医别录》一书当中,其中描述说奇楠具有温补功能能够治疗一些病症并且归入了最高级别的药材行列;
同样地,在着名中医典籍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里也能找到相关记载认为其适用于多种症状。
汉朝时皇室就已经利用奇楠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
到了后来如隋唐五代乃至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对于沉香特别是奇楠的需求更加广泛多样。
特别是在宋代流行一句话:“黄金万两不及一块上好沉香”;
明清朝时期这句话演变成了“寸土寸金”形容其极其昂贵的状态达到了顶峰。
从很多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这种香料的认可度很高。
例如,《红楼梦》里元妃赐给贾府诸多礼品当中有一串用奇楠做的珠子以及一根奇楠材质制成的拐杖,这显示出皇家对该物件高度重视。
长久以来在夏国传统文化内各种用途广泛的名贵药材里总有沉香的身影。
它在民间被誉为“救命良方”,能有效去除体内不良气体,而作为其中翘楚级别的奇楠其效果更是令人称奇。
人们习惯称呼这样的东西为“神木”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一称号其实要追溯到明代嘉靖至清代光绪年间多次对皇宫庙宇进行修复期间的事情了。
那时帝王们追求极致奢华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尽显皇家气派所以要求选用最好的木材来进行施工。
当时位于今日南越境内的奇楠便以其优良性质成为首选对象。
就像古人所说,“柏树是树木中的王者,香气宜人。”
在过去,“柏木香树”被誉为“树木之王”,它的木材在众多木材中脱颖而出。
而这个“柏木香树”就是奇楠沉香。
找到了这种树,却如何将它运回皇宫成了大问题。
皇宫位于北方,柏木香树则远在南方。
为了运输奇楠沉香,不仅要花大笔的钱和劳动力,沿途还有许多风险,很多人因此丧命。
一些官员暗地里下令焚烧了这些“柏木香树”,再用土埋起来,并把它们叫做“神木”,企图掩盖其存在。
这就是所谓的“埋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