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一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写作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一高兴之下,她又提笔开了一个新坑。
万卷书步入正轨后,林初一就开始印刷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接管了钱来也的造纸厂的建设任务。
她将这两个厂合并在一起,在厂里设置了多条生产线,使其成为一个集造纸、印刷为一体的造纸厂,等厂里的设施准备就绪后,林初一就把厂子交到了刚从教学任务中脱身的林文手中。
造纸厂的设备都是林初一提供的,设备性能和制作效率都超出了当下同类型的设备一大截,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得到了显着提升。
造纸厂和纺织厂一样采用的是流水线生产模式,每个工人都只负责其中一部分生产工序,这样做既明确了责任,也保证了工作效率。
这样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比市面上很高价纸要好,耗损也更小,此消彼长之下,纸张的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造出来的纸张会被送往印刷区进行统一的裁剪印刷,林初一的印刷机器原理是依托于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可以重复使用的字体模版大大的缩减了书本的造价。
这一切的改变导致林文手里这个造纸厂生产出来的书籍成本比常规造纸厂出产的同类型书籍成本低了三到五成,甚至比质量的话,林文管理的这个印刷厂生产出来的书本质量还要好上一筹。
林文并没有因为造价的降低,而大幅度的调整产品售价扰乱市场,而是紧跟市场行情定价。
同等价格之下,商家肯定愿意选择质量更好的产品,林文这一举措,为造纸厂带来了好几波新客源,不过,这方面的收入对于造纸厂来说只能算收入的小头,造纸厂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卫生纸。
在林初一的牵线下,林文的造纸厂和钱来也的匠心坊达成了合作,造纸厂造出的卫生纸会优先供给给匠心坊进行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