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们内心一阵激荡,心里的天平开始朝皇帝这边倾斜。
皇帝见他们的态度有所松动,立刻趁胜追击,将剩下的三张筹码一一亮了出来,一次次击破大臣们的心理防线,一句句“该不该封”直接砸在他们的心口上。
林初一提供的这五条生财之道,对于江山社稷的帮助都是无可比拟的,要是这么大的功劳都没办法匹配皇帝给出的权利地位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
与文官不同,以镇国公为首的武将们更看中的是制水泥法,他们明白水泥路一旦筑成,将对军队的行进速度、粮草辎重的运行效率,起到多大的助益。
镇国公一向明事理,在军中之时,就是一个铁面无私、赏罚分明的将领,皇帝一项又一项筹码砸下来,就算他再不情愿让朝廷多这么一位女“藩王”,也不得不承认凭人家的功绩,得这些封赏绰绰有余。
打心里认可后,镇国公的想法就彻底发生了转变,他上前一步,第一个开口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
有一就有二,很快在场的其他朝廷重臣也纷纷开始响应,剩下少数几个老古板依旧不愿意松口,但大势已去,见皇帝心意已决,最终也下了同僚搭的梯子,半推半就的选择了同意。
君臣意见一致之后,一众大臣们就开始就封地一事进行商议。
开国之初封王封地的不过三人,诸位皇子也尚未封王,故而可选择的州城有很多,按照以往惯例,公主封地应在富庶之地。
对封地一事,皇帝直接开口一锤定音:“封地是皇妹自己选的,她要了兰州、柳州和青州。”
这下轮到大臣们吃惊了,兰州在整个大楚境内只能算是中等城市,称不上富庶之地,也不算贫穷之地,至于另外两州各方面都比兰州差上不少。
明明有那么多好去处,长公主选封地的时候,怎么偏偏就选了这么几个地方?
皇帝还好心替他的“财神姑奶奶”解释了一句:“皇妹喜欢经商,她说要替朕好好打理这三州,于朕定了一个十年之约,说是要用十年时间让这三个州城变得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