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这回请人过来,主要是想让自己辖区内的万卷书也兴办属于他们县城的周报,算是有求于人,因此跟万卷书负责人说话的时候格外客气。
能在万卷书当上独当一面的负责人,他们也都不是吃素的,没有被县令大人的客气冲昏了头脑,随意应承些什么。
而是在了解县令此番的用意后,斟酌用词后表示他们这些个负责人只是万卷书的分店负责人,只负责处理分店内的大小事务。
办县城周报这种事情,要动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太多了,他们没有这么大的决定权。
考虑到对方是县里最大的官,这种大实话对方不爱听,要是因此得罪对方,对万卷书接下来的发展不利。
万卷书发展不利,他们这些负责人自然就没有好前途了,所以,为了万卷书的发展,也为了自己的将来,他们并没有把话说死。
只说会去信告知总店,询问总店那边有没有这方面的意向。
若是总店那边有在县城开设县城周报的想法,他们会极力促成此事。
县令们知道这事儿要办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便和善的表示理解,并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让这些个负责人们得了上面的准话,记得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便让人回去了。
分店负责人们不敢耽搁,回去之后就亲自执笔给万卷书总店去了一封信。
接连收到路路通送过来的各县城分店店长送过来的信件,袁奇志就知道这次县城周报试水成功了,出版县城周报的契机已经成熟,便带着收到的一摞信件,去找老师林文商议后续的工作安排。
几年时间过去,三州之地下辖的所有县城都有了自己的县城周报。
当地百姓们也十分支持自己县城的周报,将其视为自己接触了解县城时事的主要途径,家里的老人更是将周报当成了自己的认字书,每次能在周报上多看见几个认识的字体,就够他们高兴好一阵子了。
除了在精神上改变三州之地百姓的认知,让他们自发开始学习,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生活状态变得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之外,三州之地最明显的变化当属生活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