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处边陲,假使未来中土陷落,
那里或许会成为新的希望之地。
然而,这些都是管宁心底的秘密。
这次重返中原,他目睹了预想中的变迁。
但在这座风雨飘摇的大厦前,他看见了一个奋力修补的身影。
此刻,驻扎荆州的诸葛亮。
那人比他更勇敢,或许正因为想见识这个时代的勇者,他默许马孟起带走了他,甚至暗中助力马超。
在荆州,他并未失望,诸葛亮果然是个勇者……
在诸葛亮的口中,翠绿森林中的汉中学院,那个与他怀有相同理想的避风港,跃入了他的视线。此刻,管宁确实有一瞬被触动了内心。
若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王国,何须沉溺于虚幻无依的期盼?
管宁踏入了汉中学院,遇见了尚未展翅的刘禅,寻得了逆转乾坤的关键。
“世间或许仍有生机可觅!”
这正是此刻管宁内心的真挚写照。
他并未向刘禅袒露心声,无须多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程,它们塑造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观念与行动。
如同管宁教诲刘禅要有远见,只要大方向正确,刘禅应去经历属于他的人生。
而刘禅也没有再主动找寻管宁,他已从管宁那里汲取了许多。他需要时间去内化,而这段时间,他就在汉中学院度过,倾听那些先生们的教诲。
这所汉中学院已屹立多年,其影响早已超越了汉中,延伸至幽远的上庸与凉州之地。
甚至西川及荆州,凡有贫寒子弟,渴望逆境求生,都会前来此地研习,追随他们心仪的先生左右。
卢毓身为山长,却不涉猎具体教学,其他几位却各有门徒,这也令他们重燃重返朝廷的愿望。
毕竟,即使他们可以淡泊名利,也要为门下弟子的未来着想。
在这个时代,教师如父,弟子应尊敬师长,而为师者,也需设法为弟子的前程负责。
此刻,来敏和孟光的表现平平,毕竟他们传授的春秋大义与儒家经典,只能算是通识,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深入理解颇为困难。
然而,谯周却与众不同。作为学院中最年轻的名士,建安五年诞生的谯周年富力强,既是名臣又是名士。
他身边伴有两个散发着才子气息的青年。
卢毓曾提及,这两人堪称汉中学院的精华,一个叫陈寿,是谯周的同乡,一个名为罗宪,来自襄阳,也是从成都赶来求学的学子。
相比陈寿,罗宪的家庭状况较为艰难,早年因战乱逃至益州,但始终未能崭露头角。如今,看到汉中学院,他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最终拜入谯周门下,与陈寿并称为“二贤”。
尽管谯周性格上有争议,但他和陈祗一样,只是理念不容他人,并非无情无义之人,算不上过分。
此外,他的两位弟子,确实在教育上做得出色。
“回头告知陈寿一声,让他去成都找董允,就说朕给他安排了职务,让他去试试!”
罗宪还年轻,而陈寿已有足够的能力,年纪也已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