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安边之战(一)

动作整齐划一,并各自朝右自动对齐军列,麻贵骑着战马从各个军阵之中往前行进,此地距离山谷口约有四十步远。

将胸前的望远镜防尘盖打开,举起望了望后,麻贵朝传令兵道,“迫击炮营上前布置。”

“总座有令,迫击炮营上前布置!”

笛子声开始响起,军鼓也加入其中,迫击炮营的士兵扛着炮筒,齐步小跑向军阵最前,在军官指挥下,朝指定地点,一直溜排列。

‘叮当’一阵响声,迫击炮底座被直接用力砸向黄土地面,牢牢稳固住,接着扛着炮筒的士兵上前,将前脚架掰开,对准底座插口就将炮筒给架了起来。

按照大明新军操典规范条例,迫击炮一个小队有迫击炮两门,整营除了后勤兵外,一共有四十门60口径迫击炮,炮底座十斤重,炮筒二十斤重,单发榴弹标准五斤重,可根据射程叠加发射包。

这款60口径迫击炮标准三千米,最大误差四千米,没有装备瞄准具,全靠小队长根据望远镜测量后,调整炮身射程弹道表。

炮筒使用京师赵庄新研制的优质钢钻孔切削打造,理论射速十发每分,考虑到炮筒膛压承受力,最多每分钟不能超过十五发上限。

理论有效杀伤半径十五米,测试数据为平均十二米,是明军造办监火器局设计定型的洪治二年60型迫击炮,具有重量轻,机动高,杀伤大的特点,符合洪治帝提出的快速炮兵部署需求,故而北方各边镇皆陆续配发。

至于洛阳及南京两个火器局,如今还依旧在生产造办监下发的隆庆式迫击炮,南方地区水网密布,且中原地区山路等较少,运输方便,没有北地边军那般急切需求轻便火炮。

各个小队长在测量了山谷口叛军营寨方位及距离后,向炮手下达了具体炮表密位后,在一声声‘放’的指挥声下,一声声‘咚咚咚’闷响开始响起。

山谷口处的叛军营寨,见远处明军停下不再上前,还以为明军又是打算裹足不前,伸着手嘲笑着,就听到一声声闷响响起,接着带着怪异的呜咽声朝他们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