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宿命的敌人。
人类对宿命的态度非常有趣,每个国家的传说中都会有“想要违逆宿命,却在最后发现正是自己和宿命抗争的行为引来了命中注定的结局”这样的故事。越是说着不会被宿命所牵绊的人,越是相信命定的一切,越是容易被牵扯到宿命无形的大网之中,永远无法挣脱。
和刻板印象的不同,琴酒其实很喜欢看书。
一开始的时候是来者不拒,在组织里的娱乐非常匮乏,以至于哪怕是食物包装袋上没有撕下来的标签,他也要半看半猜地了解其中的意思,接下来他会挑选自己阅读的书籍。组织对知识也有着严密的管控,那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有了太多的知识,他就会变得难以欺骗。
不过那个时候的阅读也算不上挑选,他的任务很多,他总是很忙碌。那时候他看得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新闻可以帮助他挑选任务目标,找寻合适的地点或者避开一些危险。他的“阅读”充满着各种各样功利的意味,但他必须要靠这个活下去。
他是在和源长录在一起之后,才开始看哲学方面的书的。
源长录会看各种原版的书籍,偶尔会抱怨原版的书籍根本看不懂。这份抱怨有一半是真心的,琴酒可以看出来。源长录说自己要看原版的书籍是因为他需要进行翻译工作,争取让这些东西能被更多人看懂。
然后他也跟着一起阅读原版的哲学书籍。
看不懂的词语他自己翻阅字典,或者和源长录一起讨论。源长录认为琴酒更喜欢看原版的书,就把自己的藏书和图书馆借来的各种书全都放在了琴酒的面前。
那些东西很难理解,那些东西却又不得不理解。
他要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
那是组织不会教给他们的,那是组织恐惧着的,组织需要的从来不是什么“独立思考”的“人”,而是绝对服从的“刀”。但刀不会思考,刀不会去想自己为什么要杀人,那个人为什么要被杀。
当然,做一把刀是简单的事情,但琴酒本能的对坦途抱有疑虑。是走上崎岖的道路然后活下去,还是走上看似一帆风顺的坦途,然后去死?他总是被迫做着这样的选择,他对此经验丰富。
平坦之路,总是通向谬误。
他是披着人皮,伪装成人类生活在人类世界的怪物,而源长录是无法察觉他怪物的本质,手把手教导他如何作为人类活下去的愚者。他问过源长录那天为什么要找他搭讪,即使他会遭遇危险没错,但难道源长录会和每一个遇上危险的人都表现出那样的亲近吗?
而源长录沉默了很久才说——
——那天他看到,在烟雾中,拿着酒杯的人,看起来非常孤独。
对世界漠不关心,也不希望世界关注到自己,就只是这样活下去,不和任何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就连自己正在感受孤独都不能明白,就连什么是寂寞、什么是痛苦都不明白,只是在缭绕的,香烟的烟雾中,那双眼睛看向酒杯。
只是看着,就让人产生了潸然泪下的冲动。
“我想要让你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