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中微与南大光电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产能建设也要提速了。”王立新说,“我们产业园的一期工程明年3月就能完成。设计产能是月产5吨,完全能满足前期的市场需求。”

“上游材料供应有保障吗?”市经信局局长张志强询问。

“这是我要汇报的。”王立新说,“我们已经和几家本土的材料企业达成了合作。电子级偶联剂、光敏剂、偶联液等关键原材料全部自主供应。这对保证产业链安全很重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产业布局要同步化。”李一凡说,“前安集科技、容大几天感光都来了,VOC向在星城布局。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扎堆,对我们很有利。”

“已经在谈了。”市投资促进局局长高制鹏说,“目前已有15家企业签约入驻意向,总投资超过80亿元。我们在产业园专门规划了材料产业区,重点引进这些项目。”

“人才团队还要继续补充。”威廉姆斯说,“特别是随着工程机的进步,我们需要更多工艺优化和系统集成的专家。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稀缺资源。”

市人社局迅速回应:“已经制定了新一轮人才引进计划。对顶尖人才的年薪可以突破千万,还有可能受到刺激。目前已经有日本光机专家准备签约,他们在工艺优化方面经验特别丰富。”

散会后,李一凡独自在办公室思考。作为重生者,他清楚地知道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既踩创新的勇气,又踩稳扎稳打的耐心。

“老公,”林允儿打来电话,“今天去联合实验室采访,感觉他们的创新动力特别好。要不要做个系列报道,重点介绍这种良好的创新模式?”

“可以,不过要把握好尺度。”李一凡说,“现在是关键阶段,有些技术细节暂时不要对外公开。重点报道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在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的决策。”

夜已深,但联合实验室的灯光依然明亮。两个团队的工程师们正在进行新的红外线的工艺测试。李一凡望着这幅场景,心中充满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的创新之路,国产28nm光刻机和光刻胶的突破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