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零、九五一:帝归,万民空巷,锦绣盛世

川海,潮平县,太守衙门。

连日的北风呼号,下着凉意逼人的小雨,大堂上只剩下吴长林就着火炉,品着香茗,日子好不快活。

他既是江东吴家的嫡长子,又是大魏皇帝的大舅哥,领了这川海的肥差,光是潮平县这一个港口,就日进斗金,给市舶司带来巨额的收入,这天下,到处是人想要巴结讨好他,加之陛下的用意,他还领着当地的兵权。

在川海,他就和土皇帝差不多。

吴长林的心情,别提有多自在。

一阵冷风吹过,外面传来的脚步声也比较急促,看得出是冻得不轻。

吴长林的心腹,也是他从吴家带来的族亲吴庆之推门而入,手上拿着一个折子,进来之后,顾不得去烤已经冻的通红的手,而是把折子递给了吴长林,激动道:“少族长,这是朝廷的公文,耿监国亲自签署的,要调少族长进京,少族长,您升官了。”

说完,他跺了跺脚,然后围到火炉边烤起了火来。

吴长林眉头一蹙,连忙打开公文看了起来。

耿松甫先是称赞了吴长林在川海的政绩,各种夸赞的优美之词,都给吴长林用上了。

最后就是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调吴长林进京,担任左副都御史,正四品。

虽然太守也是四品。

但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京官,也可以说是升任了。

“少族长,怎么了?”见吴长林沉着脸,吴庆之脸上的喜色也是收敛了起来,问道。

“都说了,在外称职务。”吴长林冷喝一声。

“这里不就只有我和少族长...”

“嗯?”

吴长林瞪了吴庆之一眼,让后者把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咽了回去。

吴长林把公文收起,随手扔到一旁,道:“这哪是什么升官,明明是明升暗降,御史,看上去是能监察百官,直达天听,可哪有太守这个实权官好。

在川海,我是老大,可是进了京,就得仰人鼻息了。”

“大人这是哪里话,家主是兵部尚书,妹妹又是皇后,即便进了京,谁敢在大人您的面前摆谱。”吴庆之笑道。

“唉,你这是不明白耿阁老的用意啊。”吴长林叹了口气,他在这个位置也快三年了,耿松甫调他进京,完全合情合理,符合程序。

“用意?”吴庆之不懂。

“耿阁老这是担心我在川海做大啊。父亲是兵部尚书,妹妹是当今皇后,外甥是当朝太子,家族又是江东望族,我又在外担任太守,还取得颇为耀眼的政绩,是个人都不会放心的。”吴长林还有句话没说,他听说京师还有个什么江东党,人数众多,牵扯甚大。

这等外戚,也就是陛下年轻,还可以压服。

若是陛下老了,太子又不大。

啧啧,这简直不敢想。

“这...”吴庆之一想,觉得朝廷的这个担心确实没错,尤其家主还在外领兵呢。

“大人,要不然您找皇后说说情,不调你进京。”吴庆之道。

“糊涂。”吴长林轻斥一声:“若是朝廷现在只是有这个担心,想防患于未然的话,现在你去说情,就相当于把事坐实了,你想给家族也带来麻烦吗?”

吴庆之低了下头,拱手道:“大人教训的是。”

“唉,站好最后一班岗吧。回京也好,起码母亲和妹妹她们都在京师,能常团聚。”吴长林说是这样说,心中还是有些难掩失落,觉得朝廷太不相信他了。

惆怅了好一会儿,吴长林道:“对了,今日的邸报来了么?”

“应该是到了,属下这就去取来。”吴庆之道。

吴长林挥了挥手:“快去快回。”

很快,吴庆之便拿着邸报回来了,脸上带着激动之色。

吴长林眉间一动,这是又有什么事,他放下再次拿起来查看的公文,道:“这是怎么了?”

“大人,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金夏,彻底亡了。”吴庆之激动道。

吴长林一愣:“之前邸报上不是发表了金夏投降一事吗,现在这彻底亡了又是什么?”

他接过吴庆之手中的邸报,打开看了起来,瞬间,便坐直了身子,提起茶壶,把杯中的茶满上,准备细细品读。

原来,之前金夏投降,只是金夏君主率百官投降,金夏国内还有抵抗力量,且准备南渡。

陛下发现了金夏的阴谋,在大同关一带,彻底将金夏境内的这股抵抗力量给消灭。

“好。”吴长林大叫一声好,之前的失落暂时都放一边去了,这太振奋人心了。

放下邸报,吴长林站起身来,在堂内来回踱步。

吴庆之不解地的问道:“大人,是不是要回府歇息?”

吴长林停住脚步,凝声道:“马上派人,晓谕川海四郡,着每一县出一篇文章,以颂大魏将士讨灭金夏蛮夷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