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乘行(12)

黜龙 榴弹怕水 3666 字 4个月前

张行闻言而笑,这个道理,早在渡河前,他便已经对黜龙帮的所有头领们耳提面命多次了,恐怕也就是徐师仁不知道了。

但他也不嫌烦,而是在乱糟糟喊杀声中重新说了一遍。

原因嘛,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所谓河北地区虽然有数十郡之多,理论上都是大魏的领土,但在眼下这个土崩瓦解的情势中,实际上是被四股势力既重叠又分割把控着的。

其中,东都和河间大营一政一军,影响范围都是全地域的,只是影响力多少而已。前者不必多言,后者的实际控制人薛常雄也有江都的旨意,是正正经经的河北行军总管……不过,又因为地域方位的缘故,东都的核心利益其实是在河北西南面几个郡,尤其是汲郡和魏郡,而河间大营视为禁脔的则是河间、信都、渤海、平原、清河、博陵这几个最为富庶的精华之地。

可与此同时,燕山一带,因为有北地数千年军事压力存在的缘故,素来有军事、政治、经济集团化的传统。放在眼下则是以所谓传统的幽州大营为核心,以富庶且巨大的总管州幽州为根本,将燕山一线的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安乐郡、北平郡、卢龙郡,包括燕山那边北地也有一个北渤海领,结成一团,俨然一体。

甚至之前晋北三郡,都在乱后一度受幽州大营的影响。

除此之外,沿红山到北面黑山一带,挨着晋地的武安郡、赵郡、襄国郡、恒山郡四郡,无论是郡守人选,还是之前两年军事扫荡中的表现出来的独立性来看,恐怕相当程度上受到了太原-英国公-白氏的影响,隐隐有沦为太原附庸的感觉。

“说白了,咱们必须要晓得,想要取得立足之地,或者说想夺得漳水以南以东的这几个富庶大郡,咱们真正的敌人是谁。”

张行认真言道。

“本地的郡卒,本土的大豪,看起来很强横,兵力也不少,立场更是跟我们作对,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打的河间大营不敢抬头,他们就不一定是敌人了;而本地义军,看起来是友军,但将来未必不是个麻烦;反倒是河间大营,是毫无转圜道理的,真正的胜负,最起码这几郡也只能是我们跟河间大营之间来决。”

徐师仁若有所思。

而张行也追加了一句:“当然,主要还是这些义军和本土大豪之间没有一个真正的头,没有捏成一体……如果我们不来,大魏朝廷日渐崩坏,河间大营居于富庶之地,迟早要自坏,到时候肯定会有本土豪杰大浪淘沙踩着他们乘势而起的……所以,我们才要快,才要狠。”

徐师仁更是胡乱点头。

就这样,阵前教导到此结束,众人只是来看战局。

且说河间大营的军纪虽然差,但战力其实不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仁者必胜的,张行打了两年仗,也稍微见识到了一点,那就是敢拼命的流氓未必不是好兵员,而所谓自耕农在守和攻上面反差也不是一般的大,最好的兵员其实是有产但脱产的良家子。

实际上,在意识到一旦寨破,身后劫掠的子女财货都要丢掉以后,河间军反而爆发出了强烈的战斗欲望,反倒是黜龙军,随着开局围攻的一口气渐渐散去后,明显有些长途奔袭的疲惫感显露出来。

除此之外,河间军到底是正规军,即便是一日来用的营寨,也颇为严整,内里有四五个小营,辎重和劫掠的子女、民夫藏在内里,外面用栅栏联结,更有壕沟、鹿角。

这也是攻打不顺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些都无所谓,因为黜龙军的援军马上就到,而且不止一股援军,双方从高到底,实际战力对比摆在那里,河间军的大营迟早要被打破,此时缓一口气,轮番攻击敌营,寻找破绽,再行突破,未必是坏事。

但很可惜,张行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速胜,而且要吃干抹净。

“结阵!”

正午阳光下,张大龙头立在旗下,忽然抬手,竟是片刻都不迟疑。

与此同时,周围人只觉得身侧陡然一冷,却又亲眼看见宛如实质的寒冰真气自这位龙头身上四面逸出,仿佛什么流动的灰白色冰水一般,而寒冰真气接触到初冬正午阳光下的烟尘和空气,复又迅速生出一股薄雾来,但薄雾在干燥的正午时分根本没有延续的能力,迅速又沾湿了周围人马甲胄旗帜,然后消失不见。

早就得到军令的众人不敢怠慢,徐师仁也只是一怔,便赶紧施展真气,一时间,各色真气交汇,轻易结合一体,陡然成阵。

自劫持皇后銮驾开始,到百骑白衣破敌,再到历山一战,黜龙帮上下,从这些修行者再到寻常士卒,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幕,也晓得对应威力,自然一时军心大振。

前方贾越部,更是得到通知,迅速调整部属,准备让开一个口子。

当此之时,便是对来到河北极度抗拒和不满的辅伯石,也面色凝重起来,远远认真看着这一幕,并按照军令,让本部一千淮西子弟兵按照军令做好准备——他们将在周行范部之前尾随前方真气大阵,冲入营寨,进行扫荡和突破。

至于伍惊风,照理说他应该见多识广,甚至算是此种专家才对,但此时望着这一幕,反而有些惊疑之态,好像见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般。

不过很快,他还是释放出了自己那股黄色真气,融入到了这一大片宛如活物呼吸般的真气潮汐中,一边用心感受,一边随之缓缓启动。

一同启动的,还有那面红底“黜”字旗,以及夹杂了两百亲卫在内的数百甲骑。他们扔下金鼓,旗帜也只留存这一面,然后缓缓前行。真气大阵内,并没有什么过分的喊杀声,修行者们在努力调整呼吸和真气的鼓动频率,试图让自己完全融入阵中,而没有修为的近卫们则是一边跟上一边上弩、拔刀、擦枪。

身后一千淮西兵,此时也已经将自己的兵刃展露出来,和其他各部分别使用多样兵器不同,他们居然全部用的是长刀和长矛,一时刀光闪耀,白刃照眼,与前面渐渐鼓荡起来的真气大阵遥相呼应。

真气大阵的速度越来越快,潮涨潮落的动静也越来越大,营寨中的三位中郎将自然也察觉到了那面旗帜的运动和战场的异样。

刚刚从一侧支援回来的诸葛仰深呼吸了一口气,冒险腾跃而起,复又仓促落下,一时面色发白——他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在搞什么鬼,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种大阵。

他当然见过这种真气大阵,而且不止一次,而且有两次印象格外深刻。

一次是在一征东夷的时候,彼时不光是大魏如日中天,便是东夷也都兵强马壮。落龙滩莫名水涨,那位东夷大都督驶他的大舟入滩,长生真气四面洒下,联结成阵,数万水军宛若一体,而大魏皇帝驾观风行殿观战,分遣六位宗师大将,各自成阵,双方在滩中交战,宛若真龙神仙一般对撞。

而这种对撞中,即便是成丹高手若处在不利位置,也是须臾伤残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