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与易中海相识的场景,仿佛还历历在目。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伏击行动,目标正是京城特高课鬼子中的密电组专家。
“然而谁能料到敌人的车辆竟然装备了坚固无比的防弹玻璃?我们四名行动小组成员虽然勇猛无畏地发动袭击,但最终却未能成功,反而有三名英勇的同伴在瞬间惨遭鬼子宪兵队的毒手,壮烈牺牲。”
“因为我身旁恰好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子,正当我准备闪身钻入其中以求一线生机时,易中海宛如天降神兵一般,手持手榴弹从箱子后面猛地冲了出来。”
“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拉开保险栓,将那颗致命的手榴弹狠狠地投向了那辆该死的防弹汽车。”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辆车被炸得支离破碎,化为一堆扭曲变形的废铁,接着易中海迅速拉起我的手,带着我拼命逃离现场。”
“也许是被那恐怖的爆炸所震慑,又或者是对可能再次袭来的手榴弹心怀恐惧,那些原本穷凶极恶的宪兵们此刻竟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趴在地上久久无法起身。”
“也正因如此,我们俩才得以侥幸逃脱死神的魔掌,捡回了这条性命。这段经历至今仍让我心有余悸,但同时也对易中海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张云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
“那时,若不是易中海拿着手榴弹挺身而出,舍身相救,恐怕自己早已命丧黄泉。”
“面对穷凶极恶、紧追不舍的鬼子宪兵队,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断然难以逃脱魔掌。”
“自那以后,我俩便算是认识了,身处那样紧张危险的环境之中,又刺杀了鬼子密电组专家,彼此都必须保持静默。”
“但这并未阻碍我们逐渐熟络起来。他是轧钢厂的工人,而我的身份则以拉黄包车为生的车夫。”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