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调查

东面的山上缓缓升起了一轮红太阳,它的光辉洒在“杜氏家私企业”的牌匾上,金光闪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个本来涂刷着金漆的字眼,现在渐渐开始褪色了。

单车、摩托车、三轮车、大货车、小轿车陆陆续续驶进杜氏大门,车轮仓促地滚动着。钟声一响,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八月。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八月,让我们想想人们在做些什么——小孩们成群结队去小溪游泳,防暑降温;上班族当然没有暑假而言,每天依旧公司家里两头跑;退休的人,早上起得早,公园是他们常去的地方……

八月,应该是一个招人喜爱的月份,可是,有的人并不这么想。

今天杜氏像往常一样,八点零五分敲响了上班的钟声。黄妙玉早在七点多就来到公司,像她这么一个总裁秘书,一天的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了。每时每刻都要做好记录,当然这是指在繁忙的时候。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她闲下来的时候,一天下来不用干活,工资照样拿。她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她是太喜欢了,所以越是喜欢才会越觉得烦恼。

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王木槿嫉恨她在李晨凯面前事业如坐春风,并且卖弄着风骚。小心眼的王木槿不顾石金丽的反对,毅然匿名拟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通过群发的方式发送给了公司上下的所有员工。信上说的是黄妙玉和总裁有隐晦的关系。像李晨凯这样英俊潇洒的青年总裁,这种事情他是常遇到的,并不以为然,关键是害了黄妙玉清纯的名声。王木槿讽刺黄妙玉:“妙玉姐,我收到一封邮件说你和李总裁上床了,是不是有这个事情啊?全公司都知道了,不会就你不知道吧?”黄妙玉知道这件事是她干的,这个女人不就是抓住了李总裁送她回过家的把柄所以才这样说吗?黄妙玉知书达理,秀色可餐,干嘛吃饱了撑着去生王木槿的气啊?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亏黄妙玉以前把王木槿当作知心朋友。朋友?狐朋狗友罢了。

黄妙玉没有想太多,她拿几份文件给李晨凯。“总裁,这是你托我调查小徐的资料。”

李晨凯放下手中的工作,他神色恍惚地拿起文件看。

黄妙玉问:“总裁,你为什么会突然调查徐氏老板的资料?”

李晨凯回答:“哦,是这样的,徐氏现在不是我们的大股东吗?对于我们的大股东,我们应该更加了解才对呀!”还没等黄妙玉说话,李晨凯说:“行,辛苦你了,你先出去吧!”

待黄妙玉离开之后,李晨凯拿起资料定睛看了起来,上面写:“小徐本来是杜氏的资深员工,因为人事调动的不满而辞职……”

“原来小徐一直对杜氏心怀不轨。”李晨凯自言自语加以推测说。他接着往下看:“后来小徐自己创办徐氏家私企业,不过起初业绩并不理想,短短五年,徐氏却一飞冲天。据他多次透露是泰国华侨的鼎立支持,才让徐氏在襁褓中生存下来。而泰国华侨麦察猜,外号叫老鬼,原是一个普通的搬运工,后来转入商界,成为曼谷街头实力雄霸一方的企业家和资产家。”现在还不明显吗?李晨凯感到一阵恐慌,感觉徐氏正虎视眈眈看着他。他一个趔趄赶紧拉上办公室的窗帘,他看了最后一句话:“目前,徐氏已经和杜氏平起平坐,将来的某一天,徐氏还有可能超越杜氏。”

黄妙玉敲门:“总裁,你还好吧?”门外的黄妙玉听到里面有一阵怪声。

李晨凯定定神说:“我……我没事。”他说:“妙玉,你马上去准备一下,待会开个会。”

会上,李晨凯不问其他,就问有关小徐的事情。“天天百货策划部,最近徐氏股东有什么动向吗?”

策划部的人一脸疑惑,说:“徐股东对我们很关心,三天两头的,就往基层跑,节假日还给我们补助。”

“还有吗?”李晨凯继续问。

“除了这个,徐股东还说我们要好好干,争取做出业绩来。”

看来小徐的目标不是天天百货?李晨凯暗自思量,“最近徐氏企业有什么活动吗?”

“没有,上次我们有几个策划部的人受徐股东的邀请出去吃了一顿饭,之后就没什么了。”

“那人力资源部和营销部呢?”

他们纷纷摇头,在座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表示纳闷。

李晨凯问一个最重要的部门,“财务部,资金状况如何?”

财务部经理说:“一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