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在灌木丛的旁边,有一条早已干涸的水沟,沟底布满了淤泥和石块,偶尔能看到一些死去的昆虫尸体,散发着一股腐臭的气味,与周围的冷寂氛围相得益彰。

再看那宫殿的排水系统,一些瓦片制成的排水槽已经破损,雨水从破损处溢出,在墙壁上留下一道道水渍痕迹,仿若泪痕。

这些水渍在风吹日晒下,颜色逐渐变深,仿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哀愁。而在排水槽的下方,地面因长期积水变得松软,形成了一个个小水坑,水坑里的水浑浊不堪,倒映着天空的阴沉,仿佛是这宫殿悲伤的眼眸。

回到庭院中,那几株桃树依旧在寒风中颤抖。

仔细观察,发现桃树上有一些小小的虫洞,想必是冬日的严寒未能冻死这些害虫,如今它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企图侵蚀桃树仅存的生机。

树下,一些去年秋天落下的桃核,被泥土掩埋了一半,它们或许曾怀揣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如今却只能在这冷寂的环境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走进另一间偏殿,这里曾是宫女们的住所。

屋内的床铺凌乱不堪,被褥单薄且破旧,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棉絮。墙上贴着一些剪纸,原本鲜艳的色彩如今已褪去,只留下模糊的轮廓,仿佛是宫女们曾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也已破碎。

桌上放着一些简单的梳妆用品,如梳子、铜镜等,铜镜已生锈,照不出清晰的影像,梳子的齿也断了几根,仿佛在诉说着宫女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启祥宫的这初春,冷寂得让人窒息。每一个细节都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扇通往往昔繁华与如今衰败的大门,让人感慨万千。

这宫殿的兴衰荣辱,就像一场无声的戏剧,在岁月的舞台上不断上演,而此刻,它正处于低谷,等待着转机,或是继续沉沦,无人能知。

紫禁城的初春,寒意依旧如细密的针,刺透重重宫墙,扎进每一个角落。

小主,

启祥宫,这座往昔也曾有过热闹喧嚣的宫殿,如今却似一座被岁月遗忘的冷宫,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嘉贵人,这位曾经在宫闱间周旋、试图争得一席之地的女子,因一场陷害娴妃的阴谋败露,被弘历盛怒之下禁足于此。

嘉贵人的居所内,炭火虽燃,却驱不散那如影随形的阴寒。

她身着一袭素锦宫装,发丝略显凌乱,往日灵动的双眸此刻满是惊惶与焦急。

自得知贴身侍女幽兰要被遣送回玉氏的消息,她便如困兽般在屋内踱步,心中油煎似的。

那玉氏,路途遥远不说,以幽兰此番被送回的缘由,等待她的不知是怎样的惩处,嘉贵人如何能忍心看着相伴多年、情同姐妹的幽兰独自赴险。

“娘娘,您莫要再急了,急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一旁伺候的小宫女怯生生地劝着,声音里透着害怕。

嘉贵人仿若未闻,她的心思全系在了即将远去的幽兰身上。

猛地,她停下脚步,眼中闪过决绝之光,“备笔墨!”小宫女虽不明所以,却不敢耽搁,迅速取来文房四宝。

嘉贵人铺纸提笔,手却止不住颤抖,费了好大劲才写下几行字,随后藏于衣袖之中,暗暗发誓,定不能让幽兰就此离去。

启祥宫门前,侍卫们如松柏般挺立,铠甲在微光下泛着冷硬的光。

幽兰被两名粗壮的侍卫押送而来,她身形单薄,面容憔悴却难掩倔强之色。

一路上,她垂眸思索,深知此次回玉氏凶多吉少,可心中挂牵的,还是被禁足的嘉贵人往后该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立足。

“站住!”嘉贵人的声音从宫内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们下意识地握紧刀柄,警惕地望向发声处。

只见嘉贵人疾步而出,发丝随风飘动,未施粉黛的面庞却有着别样的坚定。

“你们放开她,我有话要对她说!”嘉贵人高声道。侍卫们面露难色,他们奉命行事,哪敢轻易应允。

李玉此刻也在一旁,他身为皇上身边的得力太监,见此情景亦是眉头紧锁。

他知晓嘉贵人与幽兰主仆情深,可皇命难违,这让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嘉贵人,您莫要为难奴才,这是皇上的旨意。”李玉苦着脸劝道。

嘉贵人仿若未闻,她莲步匆匆走到侍卫跟前,眼神冷冽地扫过众人,而后缓缓从袖中抽出一把银簪,抵在自己咽喉处,“今日若不让我与幽兰说几句话,我便死在你们面前!”

她的声音虽带着几分颤抖,却决绝无比。

侍卫们慌了神,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李玉更是大惊失色,扑通一声跪下,“嘉贵人,使不得啊,您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奴才万死莫赎。”

一时间,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下水来。

良久,李玉叹了口气,抬手示意侍卫退下几步,“嘉贵人,您且快些,莫要让咱家难做。”

嘉贵人微微点头,疾步走向幽兰,一把紧紧握住她的手。

双手交握的瞬间,仿若传递着无尽的力量与不舍。

嘉贵人眼中泪光闪烁,“幽兰,我定不会让你就这么被送回去,你放心,我哪怕拼尽一切,也会保你周全。”

她的声音虽低,却字字如锤,砸在幽兰心上。

幽兰心中一暖,眼眶泛红,却强忍着泪水,“娘娘,莫要为了奴婢莽撞行事。如今这形势,您自身难保,保全自己才是首要。奴婢不过是个微贱之人,不值得您如此冒险。”

她轻轻摇头,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嘉贵人却只是摇头,“你跟随我多年,早已是我的亲人,我怎能眼睁睁看你赴难。我已盘算好了,我会向皇上求情,哪怕……哪怕是跪上三天三夜,我也要让他收回成命。”

说着,她的泪水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在两人紧握的手上。

幽兰心中酸涩,她抬手轻轻为嘉贵人拭去泪水,“娘娘,莫要糊涂。皇上此刻正在气头之上,您这般去求情,只会惹得他更加厌烦。您且听奴婢一言,最近切不可轻举妄动,先稳住阵脚,待皇上气消些,再徐徐图之。”

她的眼神透着聪慧与冷静,在这危急关头,仍想着为嘉贵人谋划。

嘉贵人咬着下唇,微微点头,她深知幽兰所言有理,可心中的焦虑却难以平复。

“那我便等,可这几日,你在途中要是受了委屈可如何是好……”

她的声音哽咽,满心的担忧溢于言表。

幽兰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奴婢不怕,只要娘娘安好,奴婢便安心。只是……”

她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似能穿透宫墙看到后宫深处,“娘娘往后要小心宸妃和娴妃,此次奴婢被送走,怕是她二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她二人如今在宫中风头正盛,娘娘切不可再与她们正面冲突,暗中留意,寻得时机方能反击。”

嘉贵人心中一凛,她自是明白这后宫争斗的残酷,宸妃的温婉背后藏着的算计,娴妃经此一劫,怕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记下了,幽兰,你放心,我定不会再那般莽撞。你此去路途遥远,千万要保重自己,我等着你回来。”

她的手越握越紧,似要将心中的不舍与牵挂都通过这双手传递给幽兰。

幽兰重重点头,“娘娘也要珍重,莫要为奴婢伤了身子。待奴婢回玉氏,若能寻得机会,定会想法子帮娘娘。”

话虽如此,可两人心中都清楚,这一去,前路茫茫,再相见不知是何年何月。

此时,李玉在一旁轻声催促,“嘉贵人,时辰不早了,再耽搁下去,奴才也担待不起。”

嘉贵人满心不舍,却也无奈,只能缓缓松开幽兰的手,看着她被侍卫重新押起。

幽兰转身离去的瞬间,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她不敢回头,怕那一眼会让自己和嘉贵人更加心碎。

嘉贵人站在原地,望着幽兰远去的背影,直至消失不见,寒风拂过,她仿若一尊孤寂的雕像,心中五味杂陈。

回到居所,嘉贵人仿若失了魂般瘫坐在榻上,脑海中不断回响着幽兰的话。

她深知,往后的日子愈发艰难了,这后宫,仿若一座黑暗无边的深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可只要想到还有幽兰在远方牵挂,她便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困境中寻得生机,守得云开见月明。

此后数日,启祥宫愈发冷清。嘉贵人闭门不出,每日对着窗外的一方天空发呆,心中反复思量着对策。

她遣小宫女悄悄打探宸妃和娴妃的动静,自己则翻出往昔所读的经史子集,试图从古人的智慧中寻得在这后宫争斗中的立身之法。

每至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与幽兰相处的过往,那些欢笑、那些共患难的时刻,仿若就在昨日,如今却物是人非,这更坚定了她要改变现状、保护所爱之人的决心。

而另一边,幽兰在被押送的途中,亦是受尽艰辛。马车颠簸,道路崎岖,她的身子本就柔弱,几日下来,已是疲惫不堪。

可每至驿站停歇,她总会强打起精神,留意周围人的言谈,试图从中知晓些后宫与玉氏的消息,她明白,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不能放弃,为了嘉贵人,也为了自己,定要在这荆棘丛中寻出一条活路。

这一场宫闱惊变,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涟漪不断扩散,改变着众人的命运轨迹。

嘉贵人与幽兰,这对主仆在风雨飘摇中相互牵挂、扶持,她们能否在这吃人的后宫与未知的前路中得偿所愿,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唯有那宫墙依旧沉默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