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光小心翼翼地穿过雕花窗棂,像是生怕惊扰了屋内那凝重得近乎窒息的气氛,在古朴的谈判桌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屋内,死寂沉沉,空气仿若被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拧得出水来。张悦一袭玄色长袍,身姿笔挺如松,冷峻的面庞犹如被寒刀雕琢而成,深邃的眼眸中透着洞悉一切的锐利,仿佛能看穿这世间所有的阴谋与算计。此刻,他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俯瞰着庭院中往来穿梭、神色警惕的侍卫,心中的思绪如乱麻般纠结。他深知,此次和谈,是决定南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容不得半分闪失,稍有差池,南明便可能万劫不复。
“大人,清军代表已到前厅。” 一名亲兵匆匆走进来,脚步急促,声音压得极低,却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突兀。
张悦微微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试图平复内心翻涌的波澜。他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要冷静,每一步都要走得谨慎。随后,他稳步迈出,向着那决定命运的前厅走去,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仿佛踏在历史的节点上。
前厅内,两方人马界限分明,宛如楚河汉界。清军代表赫舍里?崇礼,身材高大魁梧,犹如一座巍峨的小山,壮硕的身躯散发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压迫感。一张国字脸轮廓分明,浓密的胡须肆意张扬,彰显着他满族武将特有的剽悍与傲慢。他的眼神犀利如鹰,扫过南明众人时,带着几分不屑与审视,仿佛在打量一群待宰的羔羊。在他身旁,站着几位身着官服的幕僚,个个神色冷峻,目光中透着精明与算计,他们交头接耳,低声私语,时不时投来警惕的目光。
“张将军,久仰大名。” 赫舍里?崇礼率先开口,声音如洪钟般在屋内轰然作响,虽面带微笑,可那笑容却未达眼底,眼中的审视之意愈发浓烈,仿佛要将张悦看穿。
张悦微微拱手,动作不卑不亢,神色平静如水:“赫舍里大人,今日和谈,望双方都能坦诚相待,共寻和平之道。” 话语间,他的目光坦然地迎上赫舍里?崇礼的注视,毫无惧色。
和谈的大幕刚刚拉开,气氛便陡然紧张起来,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赫舍里?崇礼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志在必得的笑意,率先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南明需割让湘、桂之地,向我大清称臣纳贡,岁岁朝拜,方可保太平。” 此言一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南明一方众人中激起千层浪。众人顿时怒目而视,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有的甚至忍不住低声咒骂。
张悦面色依旧平静,可心中却燃起了熊熊怒火。他缓缓起身,动作沉稳而有力,目光如炬,直直地直视赫舍里?崇礼的眼睛,仿佛要将他的灵魂看穿:“赫舍里大人,湘、桂乃南明百姓休养生息之地,岂是说割就割?那是无数百姓的家园,是他们的根。贵军此次求和,想必也是深知战争之苦,何苦再提此等无理要求?这不是求和,而是趁火打劫!” 张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一字一句,如重锤般砸在众人的心头。
赫舍里?崇礼脸色瞬间一沉,原本就黝黑的面庞此刻更是黑如锅底,他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张将军,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大清铁骑,纵横天下,踏平南明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莫要以为凭借你们这点抵抗,就能阻挡我大清的铁蹄。” 话语中充满了威胁与恐吓,仿佛南明已是他囊中之物。
张悦毫不退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大人若真有此等自信,又何必坐在这里和谈?战场上得不到的,在这谈判桌上,也休想轻易得到。”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面对赫舍里?崇礼的威胁,没有丝毫畏惧。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句话都似暗藏锋刃,在空气中激烈碰撞。谈判桌上,气氛愈发紧张,仿佛随时都会爆发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张悦深知,此时绝不能示弱,自己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南明的尊严与未来。他必须坚守底线,否则南明将永无翻身之日。
“大人,我南明虽历经战火,但将士们皆有必死之心,若贵军执意进犯,我等定当拼死抵抗。我南明的土地,一寸都不能丢,每一个百姓,都不会屈服!” 张悦的声音坚定有力,在屋内回荡,仿佛洪钟长鸣,振聋发聩。
赫舍里?崇礼身旁的一位幕僚见状,上前一步,尖声说道:“张将军,莫要逞口舌之快。如今南明内忧外患,贵军粮草短缺,兵源不足,拿什么与我大清抗衡?识时务者为俊杰,莫要做无谓的挣扎。” 他的声音尖锐刺耳,如同夜枭的啼叫,充满了嘲讽与轻蔑。
张悦目光如电,瞬间扫向那幕僚,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阁下倒是对南明的情况了如指掌。不过,我南明百姓众志成城,岂是你等几句威胁便能吓倒的?纵是战至最后一人,我们也绝不退缩!” 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仿佛燃烧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和谈陷入了僵局,双方沉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张悦心中暗自思索,如何才能打破这困境,为南明争取最大利益。他深知,一味地僵持下去,对南明并无好处,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一直未开口的南明礼部尚书李清远站起身来,他身材清瘦,面容儒雅,面色温和,眼神中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赫舍里大人,我看不如这样。双方以长江为界,互不开战,通商往来,各安其民。如此,既能避免生灵涂炭,也能促进双方繁荣。战争带来的只有破坏与死亡,和平才是百姓真正的期盼。” 李清远的声音平和而沉稳,如同潺潺的溪流,却又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赫舍里?崇礼眉头紧皱,脸色阴沉得可怕,显然对这个提议并不满意。他身旁的一位副将低声道:“大人,这南明老儿分明是在拖延时间,不能答应。他们不过是想借此喘息之机,重整旗鼓。” 副将的声音虽低,但在这安静的环境中,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赫舍里?崇礼微微点头,正要开口反驳,张悦却抢先说道:“李尚书所言,不失为一个良策。赫舍里大人,战争只会让百姓受苦,如今双方都已疲惫不堪,何不顺水推舟,各退一步?和平,对双方都有好处。百姓渴望安宁,国家需要休养生息。” 张悦的声音诚恳而坚定,试图打动赫舍里?崇礼。
赫舍里?崇礼心中暗自权衡,他深知清军此次损失惨重,短时间内难以再发动大规模战争。若能以长江为界,虽未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但也不失为一个可接受的结果。然而,他又心有不甘,不愿轻易放弃自己的野心。
“哼,张将军,此事重大,我需向朝廷请示。” 赫舍里?崇礼最终还是没有松口,他想借此拖延时间,等待朝廷的进一步指示。
张悦心中明白,这是赫舍里?崇礼的缓兵之计,但他也不着急。只要能拖延时间,就有转机。他微微一笑,说道:“大人尽管请示,我等静候佳音。不过,在和谈结果未出之前,还望双方能遵守约定,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百姓已经承受了太多苦难,不能再让他们陷入战火之中。” 张悦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百姓的关切,也展现出他的大局观。
赫舍里?崇礼微微点头:“这是自然。”
和谈暂时告一段落,双方各自散去。张悦回到住处,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他深知,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接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大人,您觉得这和谈能成功吗?” 亲兵担忧地问道,眼神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张悦望着窗外的天空,此时,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一片血红,仿佛是战火的映照。他目光坚定,缓缓说道:“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南明的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我们坚守信念,众志成城,就一定能迎来希望的曙光。”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夜幕降临,如水的月光洒在庭院中,张悦独自一人坐在石凳上,思绪飘向远方。他想起了那些在战火中失去生命的百姓,他们的惨叫与哭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想起了那些为了南明浴血奋战的将士,他们的英勇与牺牲让他深感敬佩与责任重大。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这些百姓,他无论如何都要撑下去。
“总有一天,南明会重振雄风。” 张悦低声呢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黑暗,照亮南明的未来。
这一夜,注定无眠。而和谈的风云,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张悦坚信,只要南明的百姓和将士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属于南明的辉煌。
清晨的微光小心翼翼地穿过雕花窗棂,像是生怕惊扰了屋内那凝重得近乎窒息的气氛,在古朴的谈判桌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屋内,死寂沉沉,空气仿若被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拧得出水来。张悦一袭玄色长袍,身姿笔挺如松,冷峻的面庞犹如被寒刀雕琢而成,深邃的眼眸中透着洞悉一切的锐利,仿佛能看穿这世间所有的阴谋与算计。此刻,他静静地伫立在窗前,俯瞰着庭院中往来穿梭、神色警惕的侍卫,心中的思绪如乱麻般纠结。他深知,此次和谈,是决定南明生死存亡的关键一役,容不得半分闪失,稍有差池,南明便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