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明皇得失寸心知

当白绫缠上杨玉环脖颈的瞬间,李隆基终于读懂了她眼里凝固的嘲讽——这哪是什么倾城绝恋,分明是资本泡沫破裂时最惨烈的平仓。

"三郎啊..."他仿佛听见姚崇在云端叹息,"当年你说要缔造千年企业,现在连开元通宝的防伪水印都被史思明盗版了。"

蜀道的冷雨浸透《雨霖铃》残谱,曾经价值万亿的大唐集团市值蒸发90%。

当李隆基在成都签署《肃宗代持协议》时,长安城里安禄山正对着龙椅调试美颜滤镜——只是谁都没想到,这个看似要颠覆行业的造反项目,最终毁于二当家史思明的办公室恋情。

【终章 余晖:退市老总的自白书】

兴庆宫中

七十八岁的李隆基常对着《唐六典》发呆,泛黄的制度汇编里还夹着张九龄的绝笔信。

某个秋雨绵绵的清晨,他突然抓住高力士:"快宣姚崇...不,他坟头柏树都两人高了吧?"

临终前最后时刻,他恍惚看见开元七年的自己。

那个身着柘黄袍的青年帝王站在勤政楼上,正对张说部署"文化出海战略"。

春风卷起案头诗稿,李白的《大猎赋》与杜甫的《兵车行》在时空裂缝中交错,而长安城的暮鼓穿透百年,惊起终南山一群白鹤。

自娱自乐一番,姜饼依旧忍不住在想。

这个李隆基为何是如此多面的一个人物?

他用前半生证明制度创新的伟力,用后半生演示权力腐蚀的速度,最终在《长恨歌》的转调处,为所有统治者刻下墓志铭:明皇得失寸心知,盛世危局一线隔。

思绪回笼,聊天群中李唐一家子正吵的不可开交。

似乎在商议要让谁跟着李白过去开元年间,哪怕以李渊之老迈,也忍不住想亲自动手抽这个不孝子孙。

现在正在协调之际。

姜饼看乐了。

开元十八年,正是春风得意之年,一切都有改写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