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利品

大体老师身材不高,却非常精壮。

他皮肤黧黑,脸上还用红黑两种颜料画了鬼画符,加上五官拥挤,怎一个丑字了得。

而且他胸口挂的装饰,明显是牙齿:人的牙齿。

他耳朵穿了一个洞,挂着一个“大耳坠”,乍一看就显得诡异,再一看,才发现这大耳坠竟然是一只婴儿的手骨。

眼神不好的,可能会认为是个鸟爪子。

用婴儿手骨做耳坠,就问你怕不怕。

他光背赤脚,身上毛发非常浓密,只有一张兽皮做成的简陋短裙围着裆。

他的脚茧子很厚,厚到超出你的想象。

整个人,从头到尾从上到下,充斥着一股凶悍、野蛮、狞恶、暴戾的气息,令人望而生畏。

就算几百年前还在白山黑水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和这种生番一比也是文明人。

边上的人无不露出厌恶之极的神色。

无它,实在是这生番身上太臭了。

这气味儿不像是人类该有的。

似乎是那种一个夏天没有洗澡,身上的污垢汗水沤进了皮肤的变质腌肉味儿。

这酸臭味儿肆意散放……十分凶猛。

嚷嚷着教化生番的书呆子也被打击蔫了,嘴里说着吃人的魔鬼,再一边吐,还说要敬天保民。

邢承恩告诉书呆子,以后我这里也要做个宋天圣针灸铜人类的人体模型。

敬天保民一直被中国古代统治者视为执政之本,发展医学事业则是重要的仁政。

到了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最高统治者对文化、养生及医学格外重视。

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几代皇帝都很重视编修医书,喜欢研究医学。

但是传统医学长期依靠个人经验积累,医生职业也往往依赖于师徒相传、家族传承。

中医针灸初期熟悉穴位,主要依靠书籍和图本,但由于没有直观形象作为参考,流传于世的针灸书籍难免有偏差。不但不方便,而且容易伤身害命。

小主,

于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仁宗诏令翰林医官院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考证针灸之法,铸造针灸铜人,作为针灸之准则。

众所周知,用针灸行医救人,必须遵循人体正确的穴位经络,这对于针灸的应用及疗效十分重要。通晓医学的宋仁宗当然知道其重要性。

也即,宋仁宗要求资历深厚的御医官王惟一继往开来,制定一套针灸的新“国标”,并且制作针灸铜人作为医学教学、考试的模型工具。

这是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造福后世的伟大事业,王惟一领旨后,便全力投入其中。

在王惟一的统筹下,集聚御医人才、能工巧匠,最终铸造成两具针灸铜人。

铜人的高度,与正常成年人身高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装配有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

铜人表面镂空有穴位,穴位旁刻有名称。穴位以黄蜡封涂其内注水。如果取穴准确,用针插入,水则流出;否则,针不能刺入。

这两个铜人造好之后,按原计划,一个放在医官院,作为针灸教学、考试的模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