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现在也学会了筛选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标准,这样有利于自己节省展业成本。年底时候她去给一个老客户出税优险。当时客户聊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他们签好保单,完成了回执签收和回访后,她才离开。
客户送她走到了小区门口,还问她是坐地铁还是打车?然后客户又补充一句,如果能赶得上地铁还是坐地铁吧,毕竟要降本增效,现在各行各业都这样。
不过那天确实比较晚了,赶不上末班车了,林丽坐的那个地铁是区间车。她只能到了中途再去打个车回家,这样成本也相对低,到家速度也比较快。
当大多数人喊穷的时候,林丽身边的客户和朋友还是有人赚到钱的。她一个潮汕的老乡,每天上班其实就是在那里炒股。他在那家国企,每个月工资五六千,都不够他开车上班的成本。他这一年靠融资炒股,还赚了四五十万。他心里还美滋滋,说要请林丽和高兴吃饭。
他的融资利率不低,但是一直来他都是做短线操作,还是划得来的。而且他之前被套牢了几年,现在都习惯做短线操作。只要一个股连续涨三四天,他就马山想要操作卖出了。
他说现在胆子比较小,都是做短期的,赚个10%都很开心。不像以前还想多赚点。有天他截图给林丽看,原来他不光炒A 股,还有香港的H股。他名下的股票账户的资产有一百多万。其实他每个月工资很低。
他说这个钱有部分是过去炒股赚来的,有部分是股市融资来炒股。所以不做长期投资。这个客户死活都不肯投保那种储蓄型保险。他嫌保险来钱慢,而且要等至少五年才能账户里有收益。他就是那种赚惯快钱的人。
他说他们公司的人都没有人开通那个个人养老金账户,大家上班都在炒股,老板自己都不相信社保,也没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林丽问他,那退休后几十年的钱准备好了吗?他就只是笑笑。
这些赚快钱得心应手过的人就会比较自信,认为自己很能干,相信自己,其他人都不相信。这个客户说他的银行卡是不存钱的。他们家都是用现金。他几乎不用信用卡。
这也让林丽比较惊讶,现在很多人都在用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虽然方便,但是也很容易让人 不像过去一样能存下来钱。能用纸币的人虽然保守,但是可能可以控制花钱的金额和速度。
这客户夫妻俩心很大,他们认为自己不善于读书,也不强迫孩子,他们家孩子写完作业就可以去玩了。不用上各种培训。他们无所谓。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认为读书差不多就行。毕竟从他们的父母身上看到,他们当年学历不高,中专毕业,现在从医疗系统才退休出来,每个月退休养老金都有两万左右。
这个客户说他就是啃老族。他们现在和父母同住,他的孩子学费 、生活费、养车等钱都是父母的养老金出的。他们自己的钱都不太够用。
但是他们依然生了两个孩子,买了两套房,买了两辆车,夫妻俩上班,生活还是比较幸福。林丽认为他们以前销售保险的 那种思路主要就是引发客户的焦虑感, 告诉客户养老的危机、疾病的危机,如果不投保,未来会怎样,投保了,又会怎样?但是现在的市场不一样了,客户的认知和选择也多样化了。
如果还按照过去 那种销售逻辑,很容易被客户忽略,不容易成交。现在的大环境,大家都是比较松弛了,或者说开始学着慢下来。客户比以前更理性,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做权衡。
网上就有段子说,人都是在权衡利弊,可能很年轻的时候才会棱角分明,爱憎鲜明。到了一定的年龄段,经过社会的毒打 。遇到情况,都会评估,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差的情况。就像网上的一个段子说的,比如女性面对老公出轨和单身揭不开锅,那会选择接受出轨。面对孩子学位的选择和老公出轨,权衡之后会选择接受老公出轨。哪有什么一眼万年,很多事情都是利益权衡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