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壤脸色微红:“淳于越也不能算是个迂腐之人,他也仅抱怨了几句而已。”
“苛刻吗?”
张落反问。
“此外,并不是要求他们耕种一辈子。”
“几年后,我们会考虑让这些人脱离战俘身份,成为真正的秦人。”
而且,难道你们不想尽快将十二税一变成十五税一、二十税一、三十税一甚至是五十税一吗?
张落的声音带着一 ** 人,甚至在心中默默补了一句:最好是免税。
他明白这些重视农业的思想根源,民本思想的确是好的。
“嘶!”
许壤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这怎么可能!”
张落笑道,“怎么不可能?”
“还有后代的子孙,他们会带着先辈的精神继续完成这一使命!”
“这不仅是目标,你们不渴望吗?”
“因此,各位愿意协助我吗?”
实现减少赋税的关键,在于朝廷是否拥有充足的资源——任何方面的资源都行。
目前来看,东北平原即将开发的几十万亩良田和几十万战俘将成为首次适度降低农税的坚实基础。
许壤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流露出坚定的决心。
仿佛彼此已经通过眼神达成了默契。
“我等愿竭力相助!”
“好!”
张落激动得拍案而起,从上首走了下来。
“那么,诸位能够派遣多少人手?”
“两百人。”
许壤深深一鞠躬。
当年在齐地脱离田横时,便已有此两百人。
除了一小部分通晓水利技术的人前往楚地找郑国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还在这儿。
“足够了!”
张落轻拍许壤肩膀,“将来我会向陛下请奏,任命各位为内史府的官员,作为前往东北平原督导农业的农官。”
“俸禄福利也将比照少府的铁官、盐官。”
许壤及其他几人立刻拜倒。
“多谢上卿。”
与此同时。
另一边。
顿弱来到了玻璃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