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老告别后,何雨柱踩着自行车离开了朝阳河边。
出于对身体负荷考虑,未动用精神力,只是普通骑行。不久便到了正阳门外39号的四合院。停下自行车,用钥匙打开木门,走进这个租赁来的院落中,关上门。
随即进入了古玉空间,把事先准备的二十袋地瓜全部拿出,整齐地摆放在庭院之内。
考虑到底两千斤的活鱼一次性取出现会导致缺氧死亡,故从合作的供销社采购了一些蓄水袋进行展开并加固,从古玉空间的鱼塘内引水填充。最终顺利完成了鱼类的转移。
何雨柱心里思索:“未来若要更方便些,还需请木工帮忙造一个固定的养鱼池才行,不然这般总是不太实际。”
随之取出五个编制的筐,每个筐中均匀放置了六百斤左右的鲫鱼。安置完毕。
当他走出四合院大门时,蔡全无早已驾驶着三轮车等在外面许久。
“先生,您好。”见何雨柱准时到达,蔡全无恭敬问候道。
对于他准时到达感到满意,何雨柱答道:“东西已经整理好,包括这批鱼和地瓜,烦请你帮忙先送往丰泽园去,每趟酬劳为五千元。”
将六百斤鱼由人力踏三轮车运送到几公里之外的丰泽园。
这个任务绝非轻而易举。
何雨柱当即给蔡全无一笔报酬。
而这两千斤的货物需要分大约五次送完。
这样算起来,蔡全无辛苦一天也只能赚一块钱。
此外还有三千斤的红薯。
蔡全无见到这么多的任务,不禁感到非常激动。
“大人,这项工作交给我吧,保证顺利送达!”
话音刚落,蔡全无卷起袖子立即投入工作,没有丝毫犹豫。
开始搬运竹箩筐。
他的力量确实是不容小觑。
目睹蔡全无如此勤劳,何雨柱满意地点点头,自己也加入其中帮忙。
不过,蔡全无见此说道,“既然大人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就应该一个人完成,大人还年轻,别伤了身体影响将来的生活。”
何雨柱听罢,心头一暖。
不愧是蔡全无,确实是好样的。
意识到他这么执着,若继续帮忙只怕会闹别扭,何雨柱无奈之下选择随蔡全无所愿。
很快,蔡全无将装满鱼的竹筐搬到三轮车上。
向何雨柱简短地告别后,便独自离开。
这边,面对剩下的三千斤红薯,何雨柱沉思片刻。
想到自己去卖这批红薯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决定骑上自行车。
前往附近街道上的粮食收购站。
找到了那个收购站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