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之后,朱和坚稍稍安心,他现在已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周尚景死于胃疾之际的痛苦模样了。
王保仁则是再次话归正题,道:“现在咱们已经知道,周尚景之所以是故意设局刁难殿下,就是因为他误会了殿下的真实秉性,明明就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却自以为是大公无私、图谋长远……当真是令人嗤笑!
但人总是越来越固执,周尚景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更加是固执至极了,咱们自然是难以扭转他的心中偏见……所以,面对周尚景所布置的这处陷阱,殿下终究还是要想办法闯过去,唯有闯过这道难关,殿下未来才可以顺利坐稳储位。”
关于周尚景对朱和坚的种种揣测,王保仁皆是评价为捕风捉影,显然是刻意向朱和坚示好。
但与此同时,王保仁又故意误用了“空穴来风”一词。
“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原本是用以比喻消息传言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意思,但总有人学问不精,从字面意思错误理解这个成语,还以为这个成语是指消息传言毫无根据之意。
以王保仁的学问才识,自然是不可能错误理解这个成语,所以他就是故意误用此词,暗示自己也在暗中怀疑朱和坚的真实秉性,但他依然会支持朱和坚……前提是朱和坚给予自己足够多的好处与承诺。
朱和坚当然是听懂了王保仁的暗示,也假装自己完全没有察觉到王保仁的错误用词,反而是面现感激,道:“王太师您没有受到周尚景的挑拨离间,依然愿意信任晚辈,自然是最好不过!正所谓‘日久见人心’,王太师您将来还会与晚辈长久相伴,自然有机会明白晚辈的真正秉性!
待周尚景这个老贼病死之后,内阁首辅的位置就会空悬,以晚辈的看法,在满朝百官之中,也唯有王太师您这样老成谋国的柱石之臣才有能力稳定朝局,所以晚辈返回京城之后,一定会全力向父皇举荐王太师,不仅是让王太师再次入阁辅政,还要推举王太师成为内阁辅臣之首!”
朱和坚向王保仁承诺了两件事情,一是“长久相伴”,二是“内阁首辅”。
但王保仁并不相信这些无法立即兑现的承诺,只是转身返回自己的位置坐下,漫不经心的点头笑道:“若是可以与七皇子长久相伴,也可以为朝廷江山出一份力,老夫自然是求之不得。”
说完,王保仁就开始自顾自的斟茶轻饮了。
很显然,王保仁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除非是朱和坚愿意拿出某些可以立即兑现的好处,否则王保仁就不会进一步出手支持朱和坚,也不会向朱和坚展示自己的底牌。
而王保仁究竟是想要哪些好处,刚才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就是想让他们二人彻底坐实师生关系,彻底绑定两人之间的利益。
朱和坚原本是想等到王保仁展示底牌与能力之后,再对王保仁承诺拜师之事的。
但现在局势已经很清楚了,周尚景已经明说了自己已经布置好了一处陷阱,就等着朱和坚主动跳进去,而且还想要争取王保仁的支持与配合,王保仁则是立场暧昧、待价而沽,若是朱和坚不能尽快把王保仁拉拢到自己这一边,反而是让周尚景拉拢了王保仁,那朱和坚就更无把握顺利渡过眼前难关了。
想到这里,朱和坚目光深处闪过了一丝羞怒,只觉得这些老狐狸没一个好东西。
但他依然是当机立断,迅速有了决定。
只见朱和坚低头从书桌上翻出了一封奏疏,又快步走到王保仁的面前、把这封奏疏奉到了王保仁面前,请示道:“其实,这封奏疏,晚辈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也一直想要呈送朝廷中枢交由父皇圣断,但因为这封奏疏的内容与王太师有关系,就想要征询王太师的意见,而最近这些天一直都没有机会与王太师相见详谈,所以才耽搁到了现在……还请王太师审阅指教。”
看到朱和坚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这封奏疏,王保仁目光一闪,很快就接过奏疏打开翻阅。
这封奏疏的内容,乃是朱和坚呈请德庆皇帝,表示自己近年来贪玩分心,学问上几乎是毫无建树,又仰慕王保仁的学识与人品,从王保仁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希望德庆皇帝可以允许自己长期追随王保仁学习儒家经义,让王保仁为自己传道授业解惑,还暗示自己一旦是接任储位之后,就会在朝会上当众向王保仁行拜师之礼。
看到这些内容之后,王保仁不由是笑了。
只要德庆皇帝同意了这份奏疏,王保仁就可以真正成为朱和坚的授业恩师——至少在世人眼中是如此。
王保仁现在也是太子太师,名义上也是储君太子的老师,但也只是一个名义罢了,绝不会有任何人把他真正视为是储君太子的授业老师。
就以明初为例,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标,太子太师是当时的文臣之首李善长,而朱标实际上的授业恩师则是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