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跨年前的集会(二)

那人闻言脸色一沉,"浩宇,你别给他壮胆,我许三伦可不吃你这套。辽东兵马再精锐,能比得上锦衣卫吗?九千岁,只要你同意,我立刻挑选人马,去取孙老贼的首级。"

浩宇还未开口,坐在高处的人发话了:"三伦,不得无礼!浩大人在辽东待了两年,他对那里的了解比你深得多。锦衣卫的精锐是守护京师和四境的,怎能轻易调动?"表面是在责备许三伦,实则对浩宇的话表示赞同。

浩宇看出说话之人是锦衣卫的佥事许显纯,那个三伦应该是之前与吕岸争夺千户职位的侄子。看他威风的模样,但显然头脑简单。因此,浩宇并未把他们的言论放在心上,依旧关注着魏忠贤,等待他的决策。

尽管魏忠贤渴望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位大敌,但他也不愿因小失大,引发事端。于是他说:"浩宇所言有理,这个方法暂且搁置。还有其他计策吗?"

"九千岁,对付失去军权的孙承宗,在这个神秘世界中并不复杂。只需向陛下进献密语,暗示他年岁已高,不再适任重责即可。此外,我们必须迅速派遣亲信前往辽东,取而代之,一旦我们的代表稳固在辽东统帅的宝座,孙承宗的影响力将如浮云般消散。”魏广微提议,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策略。

魏忠贤微微点头,认为此计确实精妙。尽管孙承宗深受皇恩,但他毕竟只是外廷之臣,无法与自己这位掌握秘法的权臣相提并论。而孙承宗能构成威胁,关键在于他手中的军事力量。一旦剥夺了他的兵权,无论老将军身在何处,都将无足轻重。

看见魏忠贤心动,顾秉谦连忙跟进:“况且,我们可以借谏官之口对孙承宗进行指责,那些挑剔之人就连石头里也能找出瑕疵,我不相信孙承宗真的一丝过错都没有。只要舆论压力足够,陛下也不会再让他担重任。那时,孙承宗唯有退位归乡,颐养天年。”

“嗯,此计甚好,这软性的权力斗争远比暗中行刺更有效。我们就依计行事,借此机会将孙承宗驱逐回故乡。不过……辽东统帅之位,究竟该由何人接替呢?”魏忠贤审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这是困扰他们许久的问题。

辽东统帅握有强大力量,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但风险同样巨大,并非所有人都敢接手。那些地位相当的,根本不考虑;其他人则资历不足,这让众人颇为头疼。其实,浩宇是个合适的人选,只因某种隐秘缘由,他们选择忽视。浩宇对此心知肚明,他此刻并无前往辽东的意愿,因为他必须留在京城对付这些危害民众的恶势力。

忽然,浩宇心中萌生一计,他开口道:“九千岁,下官有一人可以推荐,或许能暂代孙承宗,执掌统帅之职,只是他的现有官职尚不足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