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台,他就十分的紧张,差点儿连自己是哪个班级的都忘了。
这让他与宁晨之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
从数学答辩教室里出来后,宁晨并没有休息,而是马上来到了材料专业的答辩教室。
宁晨的出现再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宁晨对于这种情况也有些习惯了,只是找了个位置坐下,静静的等待着。
由于宁晨是以大二学生的身份参加本科毕业答辩的,又要连续参与两科的答辩,老师也没有让宁晨多等待。
上一个学生答辩结束后,一位评审老师便说道:
“宁晨,下一个就你来答辩吧。”
宁晨倒是很乐于这样的安排,在底下看其他本科生的答辩,自己也并不会有多少收获。
宁晨这一次的答辩过程依然十分的流畅,毕竟宁晨对于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内容实在是太熟悉了。
再加上答辩前的几次练习,宁晨非常精准的控制了自己的时间。
待宁晨完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后,一位评审老师问道:
“宁晨,我对于你的这项有关多孔纳米硅材料的研究很有兴趣。能否问一下,除了PPT中展示的内容之外,这个材料有什么应用空间吗?”
<div class="contentadv"> 宁晨不太确定,这位老师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只是按照流程向自己提问而已。
“在我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并没有确定这种材料的应用方向。不过在这之后,我继续对这种材料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将这种材料改进成为电池负极,放入锂电池之中,会使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当然与此同时,以这种材料作为负极的锂电池,电池的寿命也会降低一些,这是一个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嗯……如果想要更具体的了解相关的信息,可以查阅一下去年《Nature》主刊,第18期的那本期刊。”
因为回答问题的时间有限,宁晨并无法特别具体全面的进行回答。
听完了宁晨的回答,三位评审老师互相之间眼神相对,都不禁微笑了起来。
明明可以随便问几个问题,却非要扯上应用的部分,这不就是逼着宁晨把发在《Nature》上的那篇论文研究成果拿出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