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泼冷水

“快起来。”李隆基笑了笑,让宦官将这惯会出丑的胡儿扶起来。

他再提了一杯酒,脸色严肃下来。

“都看到了,朕绝不吝啬赏赐,唯愿诸卿能为大唐开疆扩土,立不世功业……盛哉大唐。”

“盛哉大唐!”

“盛哉大唐!”

“……”

御宴的气氛很快被推到了高点。

接下来又到了安禄山跳胡旋舞的时候了,李隆基兴致高昂,又打算亲自打鼓伴奏。

薛白并不想看这一幕,转头向李琮看去。

李琮始终留意着薛白这边的动静,很快有所察觉,却是不安地低下了头,认为这不是好时机。

圣人正沉浸在辉煌功业之中,怎可能是直谏南诏之事的良机?李琮认为该私下劝谏才是。

薛白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

他的想法与李琮完全不同,私下劝谏只会讨李隆基不喜,而得不到任何好处。唯有在这歌舞升平之际,突然泼一盆冷水,才能立言、立功、立德。

就像王焊站在皇城之上,揭开了那块遮羞布,让人知道了他的硬气。

薛白也硬,他要人们知道,大唐朝堂之上不全是昏庸软弱的萎厥之辈。

表明立场、插上旗帜,他要让矢志于国之士知道向谁靠拢。

“陛下。”

薛白离开了桌案,走到了殿中,占住了安禄山要跳舞的位置。

“薛卿?”

李隆基没有叫他“薛打牌”“薛唱歌”,终于肯喊他一声“薛卿”,但语气里还带着取笑之意。

就像是看到一只小猫板着脸喵喵叫着,说它不吃人喂的鸡肉,要亲自去捉老鼠了。

“薛卿何事?欲献诗词不成?”

“禀陛下,臣留意到,南诏使节似乎不在,臣心中有所顾忌。”

李隆基脸上的笑意凝住了,转头向蕃臣的方向看了一眼,之后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躬身道:“已命人去召了。”

“蒙卿偶感小恙。”李隆基遂向薛白道:“退回去。”

“陛下,臣认为此事可疑,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弹劾李延业勾结吐蕃人之事,便与南诏……”

“退下。”高力士不等他说完,已当即叱骂。

但,薛白既提到了李延业,有一个人便不得不开口禀报一件事。

金吾卫大将军薛徽起身,有些不安地执了一礼,道:“圣人,臣有要事,请私禀。”

这一下,彻底扫了李隆基的兴,他淡淡看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遂上前几步,听着薛徽耳语,之后回到御榻边,小声地禀报道:“圣人,李延业不见了。”

李隆基终于目光一凝。

“今日一整日,薛徽都未见到李延业,本想着是醉酒误事了,但薛白一说,薛徽亦感不安,圣人是否……?”

高力士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似乎是停止上元宴。

彻夜通明地点花灯本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尤其是经过了骊山刺驾案、王焊叛乱这两件事之后,更让人不安。

“陛下。”薛白再次开口,道:“臣顺着李延业一案,查到南诏有叛唐附吐蕃之迹象,今夜,若是李延业救走南诏质子,此不足惧,唯惧……”

“薛卿醉了。”李隆基竟还笑得出来,朗声道:“朕知你年纪轻轻任官御史,尽心竭力,竟是上元佳宴也想着这些,带下去醒酒。”

当即,几个宦官上前,要拖走薛白。

“陛下,臣是为陛下安危考虑。”

薛白却不走,反而提高了音量。

“郭虚己忽然离世,西南大柱倾倒,吐蕃虎视眈眈,阁罗凤久怀异志,云南太守数封奏章被劫,金吾将军勾结吐蕃,我等能于长安见到如此多迹象,可知西南边陲已是何等危机四伏?当此时节,竟有人蒙蔽圣听,粉饰太平,视圣人安危不顾、视社稷安危不顾,臣宁死不敢坐视!”

他终于把这一番话当众说了出来,再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林甫几乎要拍案怒叱,手掌都高高抬起了。

到最后,这位右相竟是忍住了,他明知薛白剑锋所指就是他,那就更不能马上跳出来了。

但他不跳出来,薛白却是直接就点了他的名。

“南诏叛乱已成必然之势,李林甫为一己私利隐瞒此事,祸国殃民……”

“拖下去。”

此时,宦官们已经拥上去拉住薛白,杨玉瑶不由站起身来,杨玉环则是想要说话但憋了回去。

忽然,又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亦有本奏。”

是李泌。

李泌声音清朗,走到了殿中,执礼道:“薛御史所言之事,乃臣与他一同查证,绝非危言耸听。李延业勾结吐蕃、南诏,居心难测。”

说到这里,他向凤迦异的位置看了一眼,皱了皱眉,补充了最后一句。

“请圣人以安危为重,暂时歇宴。”

李隆基没有马上回答,先是不易察觉地扫了陈玄礼一眼。

陈玄礼遂向殿外执防的郭千里看去。

“陛下,臣方才就发现了,李延业、凤迦异不在,深怕南诏王质子趁上元夜逃了,已派人去找。”

郭千里当即上前,高声道:“但兴庆宫的防卫森严,臣守着,肯定不会再……”

“住口!”

“再”字一出,陈玄礼连忙喝止。

但殿中已经安静了下来。

就是这片刻的安静,要将薛白拖下去的宦官们停下了动作。

“陛下,臣自知冲撞了陛下,甘愿受罚。”

薛白挣扎着,将头上的璞头摘下。

众人都是一愣,不知他这是在做什么。

“臣是官迷,出身贱奴,幸得陛下厚恩,点为状元。今日愿被贬为庶民,惟请陛下醒悟,罢免奸相、整顿边镇。”

“放肆!”

李林甫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叱道:“胡闹够了!”

“臣亦愿以这翰林之官位谏陛下!”李泌朗声道。

他却没有摘璞头,而是解下了腰间的金鱼符。

“臣七岁得陛下礼遇,点为神童,今愿以直谏报陛下厚恩。”

眼见这一幕,李琮坐在那,额头上已出了细细的汗。

他目光不时看向凤迦异那空着的位置,不时看向哥舒翰,心中举棋不定。

下一刻,又有一道身影起身了。

李琮吃了一惊,转头看去,只见永王李璘已走到了殿中。

“禀圣人,剑南节度使郭公是儿臣的舅舅,因此儿臣有话想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