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啊,等一下你去一下皇后那里,赵祯皇帝面露难色。
好的,陛下,下了朝我就过去。
陛下可有心事?我看到陛下,心事重重的样子。
是啊,前方战事吃紧,急需粮草支援,但就在这关键时刻,负责管理粮草的官员却突然身患重病,无法工作。由于无人能够准确计算所需的粮草数量,导致相关的奏折在朝廷堆积如山,迟迟未能得到处理。这无疑给前线的战局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原来是这事啊,我帮你皇帝老子。
住嘴大殿之上,不能这次称呼,说着夏家老大就要张夏家老三的嘴。
无妨无妨,小时候不都这样叫吗?没什么问题,三少,那你看看吧,看看能否为朕分忧。
“好的,陛下。”三少接过折子,认真地看着军需官提供的数据,眉头微微皱起,陷入沉思。随后,他伸出手指,开始在空气中比划起来,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一旁的人不禁好奇地问:“三少这是在干嘛?”
另一个人回答道:“陛下,我三弟好像在算账呢!你看他手指动来动去,嘴里还嘟囔着什么,我感觉应该是在算账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他们看着三少专注的神情,心中暗自猜测他究竟在算些什么。难道是在计算军费开支吗?还是在研究如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大家都期待着三少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哦,这几个手指头就能把账算清楚,如果能算清楚,那我们的两侧管就要甘拜下风咯,来人呐,传一下军需官,等下三少算好之后,把账单给他看一下是不是正确的?
奴才这就去办,说着,李公公飞快地走出皇宫去,传军需官。
陛下,有笔吗?我要用笔。
有的有的,来人呐,跟三少笔墨伺候
三少慢慢的算着账,以每天每人一斤二两米测算,每日大概要9.六万斤粮食,以平衡车一车400斤的运输能力,240车,才可以处理,以十天粮食为数量,最少要2400车,若以三人为黄包车夫,就需要7200人,再加一支2000人的保卫军队,就需要9200人,假如算马料,3000人吧,至少还要人,计算出来便是吨重的粮食。这就是没有战斗的状况下,打起来耗费的量,依照八万人军队,最少一个月要花5000吨军粮。最后算出:十个月就必需 兵粮四十二万石。
陛下账我算好了,你看一下。
赵祯皇帝,接过三少递过来的账本,这就算好了,这也太夸张了吧。军需官,你来看看这账算的如何?
军医官杨涛接过账本,迅速投入其中,研究着。
爹陪我玩,爹陪我玩嘛,一个小孩拉着军需官杨涛的胳膊,喊着爹。
杨业乖不要影响,杨大人算账,来我陪你玩。
慢着慢着,他叫什么名字,杨业,我去,他不会是杨家将的杨业吧,那可是将来保我大宋的精神支柱,杨家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