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早已听闻此事的开明官员频频点头,一位年长的官员站出来道:“郡主所言极是,教育改革关乎国家未来,务必认真对待。”
另一位打扮考究的年轻官员扫视一圈,补充道:“我前些日子亲赴郭凌峰所在之地,亲眼见到他推动教育改革的成果,确实不容小觑。我们该大力支持这样的举措,让更多人受益。”
李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多谢诸位大人的理解和支持,相信今后我们的国家必能因这些改革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朝堂之上,讨论声此起彼伏,但大多数人开始对郭凌峰的改革投以赞同的目光。
郭凌峰此时并不知晓京城中的种种动向,他正忙碌于筹备更大型的教育改革计划。赵四富商欣然答应再次提供资金支持,学生们更是动力十足,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新一轮的改革中。郭凌峰望着眼前充满热情的学生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这时,刘大儒走到他的身旁,低声道:“郭先生,如今众志成城,正是您大展拳脚的时机。”
郭凌峰点点头,站在书院门口,遥望远方。心中暗下决心,他挥手一指:“那就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教育的力量!”郭凌峰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着众人,眼神坚定而自信。“诸位,我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改革的脚步不能停滞于此。”他环视四周,语气激昂,“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都能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学生们更是激动万分,他们亲眼见证了郭凌峰带来的改变,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刘大儒走到郭凌峰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地说道:“郭先生,老夫当初的确是看走了眼,你的眼界和胸襟远非我等能及啊!”
郭凌峰笑了笑,他知道刘大儒是真心实意地认可了他的努力。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众人,“接下来,我们将建立更多像我们书院一样的学堂,招募更多有才华的教师,同时也要编写新的教材,让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实用。”
“我赞同!”富商赵四第一个站出来响应,他慷慨激昂地说道,“我愿意捐出家产的一半,用于支持郭先生的教育改革计划!”他的豪言壮举立刻引起了其他商贾的共鸣,纷纷表示愿意捐款捐物。
有了资金和资源的支持,郭凌峰的计划得以迅速推进。他亲自带领学生们走访各地,考察民情,了解各地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他还积极招募优秀的工匠,设计建造更加宽敞明亮的学堂。
几个月后,一座座崭新的学堂在各地拔地而起,书声琅琅,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郭凌峰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将迎来教育普及的那一天。
“先生,您看!”小明指着远处一辆马车兴奋地喊道,“是郡主!郡主来了!”
郭凌峰闻言,心中一动,目光望向远处缓缓驶来的马车,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