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接过挑战书,匆匆赶往郭府。
彼时,郭凌峰正与陶夭夭在庭院中研究着几株药草。阿秀的病愈,仿佛春日暖阳,融化了百姓心中对新医的抗拒。越来越多的求医者踏破郭府的门槛,郭凌峰皆不辞辛劳,倾力救治。
“凌峰哥哥,你看这株草药,是不是你之前提到的可以治疗咳嗽的?”陶夭夭指着花盆中一株形似薄荷的植物,好奇地问道。她自幼对草药颇有研究,自从认识郭凌峰后,更是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凌峰仔细辨认了一番,笑着点头:“没错,这是紫苏,它不仅可以治疗咳嗽,还能解鱼蟹之毒。”
正当两人谈论药草之时,侍卫手持太医令的挑战书,快步踏入院中。
“郭先生,我家大人有要事相商,请您过府一叙。”侍卫语气冷淡,将手中的挑战书递了过去。
郭凌峰接过挑战书,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医道之争,生死不论”八个大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森然寒意。
“生死不论?”郭凌峰剑眉微挑,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这太医令还真是看得起我啊。”
陶夭夭在一旁看到挑战书上的内容,不禁有些担忧:“凌峰哥哥,这太医令来者不善,你要小心啊。”
“放心吧,夭夭,我心中有数。”郭凌峰将挑战书递给陶夭夭,语气轻松地说道,“既然他想玩,那我就陪他好好玩玩。”
说罢,郭凌峰转身回到书房,铺开纸笔,开始撰写应战书。他知道,这场辩论不仅仅是关乎个人名誉,更是一场新旧医术的正面交锋。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赢得这场胜利,为医术革新扫清障碍。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太医令是当朝医术权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而郭凌峰虽然医术高明,但毕竟初来乍到,根基尚浅。这场辩论,无疑是一场以卵击石的较量。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郭凌峰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欣然接受了挑战。他在应战书中写道:医术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医术革新的意义,造福天下苍生。
应战书送至太医令府上,太医令看后,脸色铁青,将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怒道:“狂妄!真是狂妄至极!”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青衫,仙风道骨的老者走进房间,正是闻名天下的神医华佗。他捋着胡须,微笑着说道:“太医令息怒,老夫倒觉得,这场辩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太医令闻言,眉头紧锁,沉声问道:“华神医此话何意?”
华佗微微一笑,目光深邃:“这场辩论,或许能够打破旧有的桎梏,为医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也未可知啊。”
太医令听后,陷入沉思,目光闪烁不定。
太医令起初对郭凌峰的挑战嗤之以鼻,在他看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竟敢挑战自己积攒数十年的权威,简直是自寻死路。然而,郭凌峰治好了阿秀的病,民间对他医术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甚至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本就对陈腐的医术体系颇有微词,有意借此机会推行改革,便下令太医令应战,务必让百姓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