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郭凌峰也在为筹措教育经费而奔波。他积极联络城中的富商巨贾,希望他们能够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业。然而,大多数商人都对他的提议反应冷淡,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意和利益,对教育的投入并不感兴趣。
就在郭凌峰一筹莫展之际,城中却发生了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富家子弟王鹏,那个曾经让所有老师都头疼的纨绔子弟,竟然带着他组织的艺术社团,在城中心广场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慈善演出。
演出当晚,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王鹏和他的伙伴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歌舞、戏曲,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喝彩。演出结束后,王鹏走上舞台,向众人宣布,他们将把这次演出的所有收入全部捐赠给城中的学堂,用于购买书籍和文具。
王鹏的举动引起了全城轰动,人们纷纷赞扬他的善举,许多原本对教育漠不关心的商贾也深受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一时间,捐款如潮水般涌来,郭凌峰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心中充满了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就在郭凌峰为教育改革取得的进展感到欣慰的时候,他却不知道,在城中一处简陋的民房里,一群贫苦的孩子正围坐在闪烁的油灯下,他们面前没有课本,只有一张张粗糙的纸张,上面抄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昏暗的油灯下,赵玲明亮的双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家境贫寒,无力购买书籍,但她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白天,她会去学堂旁听,努力将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心里。晚上,她就着微弱的灯光,一笔一划地将白天听到的知识点抄录下来,反复研读。
“大家不要灰心,知识就在我们手中!”赵玲召集了几个同样无力购买教材的孩子,成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我们可以互相帮助,一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学习小组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是一样的强烈。他们互相借阅笔记,共同探讨难题,在学习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却从不放弃,因为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照亮未来。
与此同时,皇城之中,一场关于教育改革的激烈辩论正在朝堂之上展开。
“陛下,微臣以为,郭大人提出的教育改革劳民伤财,实属不妥!”刘全站出来反对,“我朝自古以来以农为本,将大量资源投入教育,只会让百姓荒废农耕,不利于国家稳定。”
“刘大人此言差矣!”郭凌峰不甘示弱地反驳道,“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让百姓接受教育,才能提高生产力,国家才能更加富强!难道刘大人希望我朝子民永远愚昧无知吗?”
“你……”刘全被郭凌峰的话语噎住,一时语塞。
“陛下,请您明鉴!”郭凌峰转向皇帝,拱手说道,“教育乃百年大计,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恳请陛下能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我朝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郭凌峰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朝堂上回荡,最终打动了皇帝。最终,皇帝下旨,拨专款用于教育改革,并严厉斥责了刘全等阻挠教育改革的官员。
消息传回城中,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李梅老师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知道,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离不开郭凌峰的坚持和努力,更离不开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郭凌峰看着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文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教育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让教育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
然而,就在郭凌峰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他的心腹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郭凌峰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大人,不好了!刘大人他……”心腹面色凝重,语气急促,欲言又止。
“刘全怎么了?可是又在阻挠教育改革?”郭凌峰剑眉微蹙,心中隐约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